【渡扬子江】作者:王士祜 朝代:清代
[渡扬子江]渡扬子江原文
长江不尽来荆蜀,天堑平分控五州。
地近沉舟悲战伐,人从击楫想风流。
波开云日诸峰出,浪涌鱼龙夹岸浮。
况值丹枫摇落尽,三山缥缈欲忘忧。
[渡扬子江]诗词问答
问:渡扬子江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祜
问:渡扬子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渡扬子江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士祜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祜
[渡扬子江]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渡扬子江]参考注释
[渡扬子江]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渡扬子江]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渡扬子江]天堑
(1)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壕沟
长江天堑
(2) 长江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李白《金陵》
(3) 钱塘江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4) 黄河
天堑波光摇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金· 李汾《汴梁杂诗》
[渡扬子江]平分
对等均分;对半分
平分土地
[渡扬子江]五州
南朝 时指北方的领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李善 注:“《尚书》有十二州, 宋 得其七,故谓北境云五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渡扬子江]战伐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
[渡扬子江]人从
从人,随从的人
如今再去要他这园,不肯时,多叫些人从将花木尽打个稀烂,方出这气。——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渡扬子江]击楫
亦作“ 击檝 ”。指 晋 祖逖 统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 清 顾炎武 《京口即事》诗之一:“ 祖生 多意气,击楫飞中流。” 清 徐釚 《晚发京口》诗:“已从击楫悲荒垒,更想沉舟听鼓鼙。”参见“ 击楫中流 ”。
[渡扬子江]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渡扬子江]云日
(1).云和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2).有时偏指日光。 唐 裴迪 《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
(3).偏指太阳。 宋 苏轼 《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4).时光。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5).借指高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赵幼文 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 晋 傅玄 《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深谷隐於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於云日。” 宋 利登 《水调歌头》词:“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
(6).对封建帝王的美称。《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表 权 曰:‘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云日,如蒙恩宥,实生之幸。”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谢除兖海观察使表》:“忽拥隼旟,竟辞龙闕。犹赖云日未远,关城不遥。”
(7).鸩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渡扬子江]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渡扬子江]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渡扬子江]丹枫
经霜泛红的枫叶。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宋 陆游 《秋晚杂兴》诗:“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檜映丹枫。” 清 吴梅村 《九峰诗·横云山》:“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 阿英 《流离》四:“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渡扬子江]摇落
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渡扬子江]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渡扬子江]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渡扬子江]忘忧
(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清代,王士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