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鸿禧叙别二首】作者:袁甫 朝代:宋代
[魏鸿禧叙别二首]魏鸿禧叙别二首原文
别有金丹简且真,不烦火候不劳神。
自知自信融融乐,无虑无营盎盎春。
天地游心元广大,风云入句更精神。
我将归去偿兹愿,溪上相逢只幅巾。
[魏鸿禧叙别二首]诗词问答
问:魏鸿禧叙别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袁甫
问:魏鸿禧叙别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甫的名句有哪些?答:袁甫
[魏鸿禧叙别二首]袁甫魏鸿禧叙别二首 书法图
魏鸿禧叙别二首书法作品
[魏鸿禧叙别二首]参考注释
[魏鸿禧叙别二首]金丹
(1).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 陆游 《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诗:“昔嘆远游生雪鬢,近缘多病学金丹。”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2).指鸦片、红丸一类 * 。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 小喜 ﹞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 阮章竞 《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
[魏鸿禧叙别二首]不烦
(1).无须烦劳。《荀子·彊国》:“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南史·宋武帝纪》:“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公慨然曰:‘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断不烦诸君曲笔。’后果殉难。”
(2).不急躁。《文选·宋玉<高唐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李善 注:“不烦,不躁也。”
(3).不烦冗。《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 高诱 注:“烦,多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然 秩 ( 刘秩 )书太略, 白 ( 宋白 )书太烦。不烦不略,最为适中者, 佑 ( 杜佑 )书也。”
[魏鸿禧叙别二首]火候
(1) 烧火的火力强弱和时间长短
做菜时要掌握火候
(2) 比喻修养的程度
他的演技还不到火候
(3) 比喻关健时刻
正在战斗的火候上,援军赶到了
[魏鸿禧叙别二首]劳神
谓使鬼神劳苦;耗费精神(有时用做请托的客套话)
劳神照顾一下
[魏鸿禧叙别二首]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魏鸿禧叙别二首]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来他体格结实,而且自信
[魏鸿禧叙别二首]融融
(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魏鸿禧叙别二首]无虑
(1) 不计虑,指大约,大概
无虑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无虑五六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无虑十来人
(2) 无所顾忌,没有挂念
无忧无虑
(3) 不用考虑,不值得重视
无虑甲兵十万,老夫自有破敌妙计
[魏鸿禧叙别二首]无营
无所谋求。 汉 蔡邕 《释诲》:“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二:“堂堂处子,无营无欲。” 宋 苏轼 《韩干画马赞》:“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乍可无营坐晦迹,不説有学行求知。四时活计看壚鏊,八节欢情对酒卮。”
[魏鸿禧叙别二首]盎盎
洋溢貌;充盈貌。《韩诗外传》卷二:“得尧之顙, 舜 之目, 禹 之颈, 皋陶 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 唐 杜牧 《<李贺集>序》:“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 宋 苏轼 《新酿桂酒》诗:“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 清 赵翼 《陈绳武寓斋宴集》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尽烟花 廿四 桥。”
[魏鸿禧叙别二首]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魏鸿禧叙别二首]游心
(1).潜心;留心。《庄子·骈拇》:“駢於辩者,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 杨 墨 是已。”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虽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经术,动法 尧 舜 。”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及屏居山林,自幸尚有餘日,将以游心六籍,究贤圣之述作,鉴古今之沿革,以进其识而淑诸身。”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魏鸿禧叙别二首]广大
(1) 宽阔而弘大
广大地区
(2)
(3) (范围、规模)巨大
掀起广大的技术革新热潮
(4) 范围很宽的
广大农村
(5) 数目很多的
广大知识分子
[魏鸿禧叙别二首]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魏鸿禧叙别二首]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魏鸿禧叙别二首]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魏鸿禧叙别二首]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魏鸿禧叙别二首]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东观汉记·鲍永传》:“ 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 * 词话》第十九回:“ 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宋代,袁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