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二月晦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二月晦日)]夜雨(二月晦日)原文
辰末到山庄,午前山出云。
云浓遂堕雨,历未霏达申。
时徐时复骤,渐有摐声闻。
入夜喜不寐,谓幸符前巡。
无何势觉疏,但称细点纷。
细点更作止,虚频问夜分。
晓起尚密阴,瞪劳盼丝棼。
斸土润寸馀,奚足利耕耘。
风作旋放晴,孤望徒殷勤。
[夜雨(二月晦日)]诗词问答
问:夜雨(二月晦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二月晦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夜雨(二月晦日)]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
2. 二月晦日
[夜雨(二月晦日)]参考注释
[夜雨(二月晦日)]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夜雨(二月晦日)]午前
上午
[夜雨(二月晦日)]时复
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夜雨(二月晦日)]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夜雨(二月晦日)]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
[夜雨(二月晦日)]无何
(1) 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亡何国变。(亡通[无]。)——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2)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觉无何
[夜雨(二月晦日)]细点
(1).小水滴。 宋 刘克庄 《听泉》诗:“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精制的点心。 许地山 《命命鸟》:“一面吩咐 玛弥 预备槟榔、淡巴菰和些少细点,一面携着 加陵 上楼。”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几碟子细点,一瓶红玫瑰花。”
[夜雨(二月晦日)]作止
(1).犹作息,起居。 宋 曾巩 《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苍颠秀眉,燕其作止。”
(2).指言谈举止。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米元章瀑布诗》:“ 米芾元章 豪放,戏謔有味,士大夫多能言其作止。”
[夜雨(二月晦日)]夜分
夜半
[夜雨(二月晦日)]丝棼
《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 明 宋濂 《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夜雨(二月晦日)]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
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诗
(2) 比喻各种辛勤劳动(多指脑力劳动)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
[夜雨(二月晦日)]放晴
阴雨后天气转晴
雨后,天很快就放晴了
[夜雨(二月晦日)]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