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原文
群芳谁与斗时宜,淡拂铅华不著肌。
爱静悄无蜂蝶影,耐寒孤映雪霜时。
珑璁喜见银蟾满,零落愁听画角吹。
几许妍词传不尽,只誇半树与横枝。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诗词问答
问: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李正民
问: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正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正民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参考注释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群芳
(1) 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众花;百花;比喻众女子、众美人
群芳斗艳
(2) 也比喻众贤人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时宜
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不合时宜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铅华
用来化妆的铅粉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静悄
见“ 静悄悄 ”。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蝶影
(1).蝴蝶的身影。 唐 王棨 《江南春赋》:“蝶影争飞,昔日 吴 娃之径;杨花乱扑,当年 桃叶 之船。” 唐 李建勋 《蔷薇》诗之二:“拂簷拖地对前墀,蝶影蜂声烂熳时。”
(2).喻因风飞舞的梨花。 唐 武元衡 《左掖梨花》诗:“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耐寒
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珑璁
(1) 形容金、石相碰撞击之声
(2) 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银蟾
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正天淡云闲,明滴溜银蟾似海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一夕宴罢,宿蝶未来,银蟾犹皎。”参见“ 金蟾 ”。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愁听
听而生愁,怕听。 唐 王昌龄 《送魏二》诗:“忆君遥在 瀟 湘 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画角
古管乐器。传自 西羌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诗:“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 唐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水浒传》第十二回:“将臺两边左右列着三五十对金鼓手,一齐发起擂来,品了三通画角,发了三通擂鼓,教场里面谁敢高声。” 廖仲恺 《青玉案·泉州道中纪见》词:“西风画角悲征戍,人意也消何处?”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妍词
同“ 妍辞 ”。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丽藻上闻於天子,妍词遍诵於宫人。” 宋 陆游 《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倚瑟妍词,调铅妙笔,那写柔情芳艷。” 罗惇曧 《文学源流》:“苟抽秘思,骋妍词,斯焉採摭,靡能尽者,抑亦文章之灵囿已。”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二]横枝
(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和舒伯源梅花韵,宋代,李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