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作者:杨冠卿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原文
玉妃夜宴瑶池冷。
翩然飞下霓旌影。
天阔水云长。
风飘舞袖香。
姑山人似旧。
清压红梅瘦。
同凭玉阑干。
光摇银海寒。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的作者是谁?答:杨冠卿
问: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杨冠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冠卿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杨冠卿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 书法图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书法作品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参考注释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玉妃
(1).仙女。《云笈七籤》卷二五:“玉妃忽见,其名 密华 ,厥字 邻倩 。” 宋 杨万里 《雪后霜晴元宵月色特奇》诗:“先烦玉妃整羽卫,次遣青女褰云关。” 清 陈澧 《甘州》词:“休肠断,玉妃烟雨,謫堕人间。”
(2).指 杨贵妃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3).指梅花。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诗:“蔦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 宋 汪元量 《越州歌》:“鼇山灯月照人嬉, 宣德门 前万玉妃。” 宋 陈与义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三:“粲粲 江 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指雪花。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白霓先启涂,从以万玉妃。” 清 金农 《游天坛值雪》诗:“璿房璚室路幽微,晨降云軿万玉妃。”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夜宴
晚上的宴会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翩然
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翩然起舞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霓旌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水云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 高诱 注:“水气出云似鱼鳞。”
(3).指将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飘舞
在风中舞动
花絮随风飘舞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山人
(1) 指隐士
山人墨客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唐· 王勃《赠李十四》
(2) 旧称以卜卦、算命为职业的人;方士
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揲蓍。——元· 罗国宾《罗李郎》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水调歌头(登石鼓合江亭)]银海
(1)
(2) 电影界,同[影坛]
银海弄潮儿
(3) 白色的海一般的境域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宋代,杨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