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又和]又和原文
寒灯芳炉发春红,读到豳诗继匪风。
吾道有消还有长,欲将此意写丝桐。
[又和]诗词问答
问:又和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又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
[又和]参考注释
[又和]寒灯
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宋 柳永 《浪淘沙》词:“梦觉、透窗风一綫,寒灯吹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文襄款客》:“士人返舍,依然寒灯如豆,破壁頽垣犹如故也。”
[又和]发春
(1).春气发动。谓春天万物发生。常用以指孟春。《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王逸 注:“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李贤 注:“开、发,皆始也。《尔雅》曰:‘春为发生。’”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及乎献岁元辰,东风发春。” 元 王恽 《双鸳鸯·柳圈辞》曲:“暖烟飘,緑杨桥。旋结柔圈折细条,都把发春闲懊恼,碧波深处一时抛。”
(2).指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 唐 柳宗元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诗:“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覩。”
[又和]豳诗
指《诗·豳风·七月》。《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郑玄 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气,歌其类也,此‘风’也而言‘诗’,‘诗’总名也。” 宋 姜夔 《齐天乐》词:“《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严复 《救亡决论》:“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则《豳诗》之所歌,《禹贡》之所载,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又和]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又和]丝桐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汉 王粲 《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丝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记·琴挑》:“夜色新凉,故尔操弄丝桐,少寄岑寂。”
(2).指乐曲。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四:“自怜 楚 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宋代,洪咨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