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武雷令】作者:张栻 朝代:宋代
[送临武雷令]送临武雷令原文
诏举循良吏,时资抚字功。
人情平易看,治道古今同。
绿野新耕盛,潢池旧羽空。
便应君课最,名姓御屏中。
[送临武雷令]诗词问答
问:送临武雷令的作者是谁?答:张栻
问:送临武雷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栻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栻
[送临武雷令]参考注释
[送临武雷令]诏举
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陈龙图使高丽》:“ 陈睦 ,字 子雍 …… 治平 中,詔举馆阁才行之士。”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后詔举经学,亦固辞。”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伏读 世祖章皇帝 圣训,屡詔举天下之才,下至山林隐逸,举贡监生,佐贰杂职,皆引见擢用。”参见“ 制举 ”。
[送临武雷令]良吏
贤能的官吏。 汉 晁错 《上书言募民徙塞下》:“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陈书·周确传》:“﹝ 确 ﹞为政平允,称为良吏。”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送临武雷令]抚字
(1).抚养。《后汉书·列女传·陈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过八九月,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 抱孙 与弟 翼孙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抚字之如己出。”
(2).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北齐书·封隆之传》:“ 隆之 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虽诚心未格于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明 区大相 《入罗滂水》诗:“直须勤抚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
[送临武雷令]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送临武雷令]平易
(1) 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2) 浅近易懂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送临武雷令]治道
(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送临武雷令]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送临武雷令]潢池
(1).池塘。 明 唐顺之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诗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2).见“ 潢池弄兵 ”。
[送临武雷令]课最
(1).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2).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送临武雷令]名姓
1.即姓名。 2.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
[送临武雷令]御屏
皇帝用的屏风。 宋 田锡 《御览序》:“可以铭於座隅者,书於御屏;可以用於帝道者,録为御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上怒不答,径转御屏。” 明 唐顺之 《赠春岩王尹朝京》诗:“此行人共羡,名在御屏前。”
宋代,张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