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代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原文
昼漏传清唱,天恩禁旅秋。
雁亲承露掌,砧隔曝衣楼。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词问答
问: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的作者是谁?答:司空曙
问: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司空曙的名句有哪些?答: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司空曙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 书法图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93_26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参考注释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昼漏
谓白天的时间。漏,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上素康壮无疾病,向晨欲起,因失音不能言,昼漏十刻而崩。”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昼漏频加箭,宵暉欲半弓。”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玉輅天行健,金壶昼漏长。” 明 黄溥 《闲中古今录摘抄》:“《少保于公行状》载 景泰 七年 西湖 水竭,为公不祥之兆似矣,何不载是年七月间,昼漏当申刻之末,慧星如洗箒状,微见於西方?”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清唱
不化妆演唱一段至数段戏曲唱腔的表演形式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天恩
(1).指帝王的恩惠。《后汉书·班超传》:“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蒙圣主天恩高旷。”《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2).泛指极大的恩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李氏 道:‘多谢老爷天恩。’”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禁旅
犹禁军。《南史·刘怀珍传》:“ 怀珍 年老,以禁旅辛勤,求为闲职。”《北史·杨宽传》:“ 孝武 与 齐神武 有隙,遂召募驍勇,广增宿卫,以 宽 为閤内大都督,专总禁旅。”《旧唐书·宪宗二十子等传论》:“自 天寳 以降,内官握禁旅,中闈纂继,皆出其心。” 宋 苏辙 《上皇帝书一封》:“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其后遂以京师者为禁旅,而分镇各省者为驻防,定兵额约二十万。”《清史稿·礼志九》:“ 世祖 统一区夏,数幸 南苑 ,令禁旅行围,始立大狩扈从例。”参见“ 禁军 ”。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承露
(1).承接甘露。 汉 班固 《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晋 潘岳 《西征赋》:“擢仙掌以承露,干云汉而上至。”参见“ 承露盘 ”。
(2).即承露盘。
(3).帻巾,头巾。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曝衣楼
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 李贺 《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渊鉴类函·岁时八·七月七日三》“曝衣”:“ 太液池 西有 汉武帝 曝衣楼,七月七日宫人出衣曝之。”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侍女
旧时供人使唤的年轻女子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上直
上班,当值。《晋书·王济传》:“ 和嶠 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 济 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 唐 王建 《赠田将军》诗:“自执金吾长上直,蓬莱宫里夜巡更。”《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钱 原许妾供养,妾亦怕他翻悔,已拏了他上直朱红牌一面为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陈四 不过数日,即来从我辈游,何畏之有?昨上直土神祠,见城隍牒矣。”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晚步
谓傍晚时散步。 唐 杜牧 《秋晚与沉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诗:“ 杜邨 连 潏水 ,晚步见垂鉤。” 元 陈高 《晚归》诗:“晚步草露湿,独归松径深。”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 芬姑 是住在村北尽头处的一个少女,此时正放学归来,由家出野来晚步。”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凤池
(1).即凤凰池。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 西京 则与鸞渚为邻, 东都 则与 凤池 相接。” 清 孙枝蔚 《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去后寄怀》诗之二:“凤池与乌臺,旦夕谓可至。”参见“ 凤凰池 ”。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王谟 辑《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为琴……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
(3).砚的一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砚之形製……曰凤池。”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宣和 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凤池样,但平低耳。”亦作“ 凤池研 ”。 宋 米芾 《画史·唐画》:“古书画皆圜,盖有助于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司空曙,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