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拟挽歌辞 其三】_陶渊明 | 魏晋

【拟挽歌辞 其三】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拟挽歌辞-其三]拟挽歌辞 其三原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其三]诗词问答

问:拟挽歌辞 其三的作者是谁?答:陶渊明
问:拟挽歌辞 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陶渊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渊明

[拟挽歌辞-其三]参考注释

[拟挽歌辞-其三]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拟挽歌辞-其三]白杨

(1) 杨属的任一种,其特征是具有柔软而扁平的长叶柄,叶片能在微风中飘动或飞舞

(2) 银白杨的俗称

[拟挽歌辞-其三]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拟挽歌辞-其三]严霜

(1) 寒冷的霜

严霜过后,叶子逐渐落下来

(2) 一种温度低到足以冻杀大部分露天园田草木和果实蓓蕾的霜

严霜结庭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冬与严霜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拟挽歌辞-其三]月中

每月的中间几天

[拟挽歌辞-其三]远郊

周代称都邑以外百里的地方为远郊。泛指离城市较远的地区

[拟挽歌辞-其三]四面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拟挽歌辞-其三]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拟挽歌辞-其三]嶕峣

亦作“嶣嶤”。 1.峻峭;高耸。《汉书·扬雄传下》:“ 泰山 之高不嶕嶢,则不能浡滃云而散歊烝。” 颜师古 注:“嶕嶢,高貌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嶤。” 宋 司马光 《送张太博肃知岳州》诗:“波涛汹涌动寒野,楼阁嶣嶤压暮云。” 明 陈宏绪 《寒夜录》卷上:“山虚水深,万籟萧萧,古无人踪,惟石嶕嶢。”

(2).指高山。 清 周亮工 《百丈岩瀑布同公蕃赋》诗:“雷耕石骨劈嶕嶢,波诡云腾百丈高。”

[拟挽歌辞-其三]仰天

仰面向天

仰天大笑

[拟挽歌辞-其三]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拟挽歌辞-其三]幽室

(1).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 、 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2).墓穴。 晋 陶潜 《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 清 姚鼐 《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录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4).指肾脏。《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白履忠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拟挽歌辞-其三]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拟挽歌辞-其三]贤达

贤能通达之人;有才德、声望的人

[拟挽歌辞-其三]无奈何

(1) 对人或事没有处理办法

无奈他何

(2) 无奈

无奈何同意

[拟挽歌辞-其三]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拟挽歌辞-其三]送人

方言。犹送亲。 柳青 《喜事》:“今早起,新媳妇要送人堂客把媒人叫到新房里。”

[拟挽歌辞-其三]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拟挽歌辞-其三]亲戚

(1) 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安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独身无亲戚。——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指内外亲属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亲戚之所畔。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当如亲戚。——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送给朋友和亲戚的礼物

[拟挽歌辞-其三]余悲

悲伤无已;无尽的悲痛。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亲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郭沫若 《夏完淳》下:“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

[拟挽歌辞-其三]他人

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拟挽歌辞-其三]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拟挽歌辞-其三]托体

(1).犹委身。委托身体。《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既然委身於君子,岂再托体於他人。”

(2).犹出身。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托体皇枝贵,承休圣善祥。”

(3).谓一切行动所依靠的根本。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三二》:“将吝於施而鲜所济者,亦可谓之仁与?亦失圣人之旨矣! 子贡 所云者,体不立而托体必小。”

[拟挽歌辞-其三]山阿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 淘潜《挽歌》

[拟挽歌辞-其三]诗文赏析

【注释】:
(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
其三(1)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2)。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3)。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5)。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6)。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7)。
向来相送入,各已归其家(8)。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10)。
[注释]
(1)这首诗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
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2)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3)严霜:寒霜,浓霜。送
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4)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嶕峣(jiāo yáo 交摇):高耸的样子。
(5)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6)幽室:指墓穴。朝(zhāo 招):早晨,天亮。
(7)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8)向:先时,刚才。已归:逯本作“自还”,今从《文选》改。
(9)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10)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ē啊):山陵。
[译文]
茫茫荒野草枯黄,
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
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
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
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
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
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
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
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
寄托此身在山冈。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

  • 【黎阳作诗】_曹丕 | 魏晋
  • 【黎阳作诗】_曹丕 | 魏晋 >> 【黎阳作诗】_曹丕 | 魏晋...

  • 【答赵景猷】_曹摅 | 魏晋
  • 【答赵景猷】_曹摅 | 魏晋 >> 【答赵景猷】_曹摅 | 魏晋...

  • 【诗】_曹植 | 魏晋
  • 【诗】_曹植 | 魏晋 >> 【诗】_曹植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