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源和尚赞】作者:释大观 朝代:宋代
[东山源和尚赞]东山源和尚赞原文
门里虫,蛊里毒。
才过凌霄峰,浑家成不睦。
指白为黑兮质证有头之冤,改调移声兮唱出无谱之曲。
自奉川之富沙以至乎剑池,深处兮有谁共躅。
何须象骨岩高,须知己展不缩。
韶成九包至,樵唱一夔足。
家私莫隐,全封半幅。
赞之骂之,口哑舌秃。
[东山源和尚赞]诗词问答
问:东山源和尚赞的作者是谁?答:释大观
问:东山源和尚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大观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大观
[东山源和尚赞]参考注释
[东山源和尚赞]凌霄
(1) 迫近云霄。比喻志向高远
浩气凌霄
(2) 凌霄花
[东山源和尚赞]浑家
(1) 全家
(2) 妻子
却才灶边妇人,便是小人的浑家。——《水浒传》
[东山源和尚赞]质证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沉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沉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东山源和尚赞]改调
(1).改变音调。《庄子·徐无鬼》:“夫或改调一弦,於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於声而音之君已。” 唐 王建 《宫词》之八六:“玉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2).调任他职。《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升除》:“其人不甚相宜,即於补授之后,原可酌量改调。”
[东山源和尚赞]自奉
自己日常生活享用
自奉甚俭
[东山源和尚赞]以至
(1) 表示延伸
以至诸峰之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表示结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东山源和尚赞]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东山源和尚赞]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东山源和尚赞]须知
必须知道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东山源和尚赞]樵唱
犹樵歌。 唐 祖咏 《汝坟别业》诗:“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 清 惠士奇 《樵客行》:“数声樵唱出林间,夜夜归来担头满。”
[东山源和尚赞]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 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襃传》:“昔 尧 作《大章》,一 夔 足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使卿长在中书,一 夔 足矣。” 宋 黄庭坚 《笻竹》诗:“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亦作“ 一夔已足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一 夔 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东山源和尚赞]家私
(1) 家庭财产
变卖家私
(2) 家务
宋代,释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