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居】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池上居]池上居原文
引流藉高水,曲折成石渠。
注池得半亩,爰凿龙首疏。
池上何所有,文轩碧纱幮。
池畔何所有,九松翠郁扶。
步廊三面围,其外乃后湖。
湖亦岂大哉,池亦岂小乎。
谁复辨异同,惟以资灌输。
是时新秋霁,烦暑逃如无。
澄景又一时,触目皆清殊。
回思数年来,忧乐每与俱。
乐觉未满眼,忧若常盈躯。
展转被境迁,宁云见道徒。
咄哉吾言失,先忧原属吾。
[池上居]诗词问答
问:池上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池上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池上居]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三
[池上居]参考注释
[池上居]引流
(1) 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或伤口抽取液体的行为、过程和办法
(2) 传送的行为(如通过管子引水)
[池上居]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池上居]石渠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池上居]凿龙
(1).开凿 龙门 。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 唐 杜牧 《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
(2).指 龙门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 。 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 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池上居]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池上居]文轩
(1).华美的车子。《墨子·公输》:“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轝,而欲窃之。”《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2).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文选·曹植<七启>》:“尔乃御文轩,临 洞庭 。” 李善 注:“文,画饰也;轩,殿槛也。” 唐 王勃 《九成宫颂》:“ 阿房 秦 构,文轩五里。” 唐 吴少微 《怨歌行》:“綺窗虫网氛尘色,文轩鶯对桃李颜。” 明 何景明 《十七夜月》诗之二:“仰见城西楼,迴光照文轩。”
[池上居]碧纱幮
亦作“ 碧纱厨 ”。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迭。夏令张之,以避蚊蝇。 唐 王建 《赠王处士》诗:“松树当轩雪满池,青山掩障碧纱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今宵同会碧纱厨,何时重解香罗带?” 明 谷子敬 《醉花阴·豪侠》套曲:“摇紈扇玉体相捱,有翡翠轩碧纱幮避暑楼臺。”《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这个员外,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厨。”《红楼梦》第三回:“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
[池上居]池畔
池边。 巴金 《春》十二:“池畔种了好几株柳树,碧绿的柳丝有的垂到了水面。”
[池上居]所有
(1) 占有,有支配权
这些都归你所有
(2) 占有的东西
尽其所有
(3) 全部,一点也不剩下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阿Q正传》
[池上居]步廊
走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宣武观 ﹞左右夹列步廊,参差翼跂。” 唐 元稹 《暮秋》诗:“看着墙西日又沉,步廊迴合戟门深。”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
[池上居]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池上居]其外
此外;另外
只有他在那儿,其外没有人了
[池上居]后湖
南京 玄武湖 的别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二:“空餘 后湖 月,波上对 瀛洲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斜阳归而燕子秋飞,蔓草平而 后湖 月起。”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元武湖 ,在府城北 太平门 外。旧志:在 上元县 北十里,一名 蒋陵湖 ,一名 秣陵湖 ,亦曰 后湖 ,以在故 臺城 后也…… 三国 吴 谓之 后湖 。”
[池上居]异同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池上居]以资
(1) 作为…的工具,作为…的方法
以资鼓励
(2) 补充(不足)
以资弥补
[池上居]灌输
(1) 谓水流注输入;犹灌溉
这座水库灌输着一万亩田地
灌输药液
(2) 输送(知识、思想等)
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老山界》
[池上居]新秋
(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
(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池上居]烦暑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池上居]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池上居]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池上居]清殊
清新别致。 元 高栻 《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曲:“才华压尽香奩句,字字清殊。”
[池上居]回思
回想,回忆
回思创业时。——清· 黄宗羲《原君》
[池上居]忧乐
忧愁和欢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忧乐同之,事则从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玄经》不期赏,虫篆散忧乐。”
[池上居]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池上居]展转
(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池上居]道徒
道教或某种宗教迷信组织的参加者。如:他原来是一贯道的道徒,后来宣布退道了。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