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砂 赠清静散人孙不二 金莲正宗记卷五】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原文
奉报富春姑。
休要随余。
而今非妇亦非夫。
各自修完真面目,脱免三涂。
炼气莫教粗。
上下宽舒。
绵绵似有却如无。
个里灵童调引动,得赴仙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诗词问答
问:《炼丹砂 赠清静散人孙不二 金莲正宗记卷五》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 书法图
炼丹砂 赠清静散人孙不二 金莲正宗记卷五书法作品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参考注释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奉报
(1).报答。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聂师道》:“某即昔年 扬州 紫极宫 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 鲁迅 《书信集·致黄苹荪》:“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2).犹奉告。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忽復闻鬼语,士人方怒叱之,乃云非敢为厉,有少事奉报耳。”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插画家正在物色,稍迟仍当奉报也。”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富春
(1).指 富春山 或 富春江 。泛指古 富春 地区。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 富春 。” 唐 王维 《送李判官赴江东》诗:“树色分 扬子 ,潮声满 富春 。” 元 张宪 《投赠周元帅十韵》:“ 恩波 城外柳,长拂 富春 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年年垂钓鬢如银,爱此江山胜 富春 ;歌舞丛中征战裡,渔翁都是过来人。”参见“ 富春江 ”。
(2).古县名。 秦 置, 汉 因之,治所在今 浙江 富阳 。 晋 太元 中避 郑太后 讳,改名 富阳 。 五代 吴越 时复名 富春 , 宋 太平兴国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 富阳 。 三国 吴 曾为 安东郡 治所。 晋 陆机 《吴趋行》诗:“ 大皇 自 富春 ,矫首顿世罗。”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宵济 渔浦 潭,旦及 富春 郭。” 郁达夫 《西归杂咏》之八:“风月三年别 富春 ,东南车马苦沙尘。”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非夫
谓非大丈夫,懦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夫也。” 杜预 注:“非丈夫。”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宋 梅尧臣 《逢雷太简殿丞》诗:“今看髭已白,议论耻非夫。”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修完
(1).整修使完好。 宋 苏轼 《乞子珪师号状》:“﹝ 沉公 井﹞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於水,为利甚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又南开通逵有桥若干,閒至夏,河路暴涨,西泛东泝,怒涛断岸,多致摧坏,板木散失,及秋修完。”
(2).谓整顿补充使完备。《后汉书·袁绍传》:“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鋭,修完补辑。”参见“ 脩完 ”。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真面目
真实的面貌和色彩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脱免
脱身免祸或免罪。 唐 杜甫 《入衡州》诗:“久客幸脱免,暮年渐激昂。”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次子 留儿 ,因去寻亲戚商议,先不在家,亦得脱免。”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杀而榜诸衢,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三涂
(1).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 ,又称 水门 。《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 四岳 三涂 ,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情天地。”
同“ 三途 ”。《西游记》第十一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炼气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清 袁枚 《新齐谐·挂周仓刀上》:“ 绍兴 钱二相公 ,学神仙炼气之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娄真人》:“真人虽嗣道教,颇不喜言炼气修真之法。”
鍊氣:亦作“ 鍊炁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唐 李白 《凤笙篇》:“始闻鍊气餐金液,復道朝天赴玉京。” 唐 李翱 《故处士侯君墓志》:“少为道士,学 黄 老 鍊气保形之术。” 明 刘基 《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神仙,澄心鍊炁守自然。”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宽舒
(1) 愉快,舒畅
心境宽舒
(2) 宽敞舒展
街道用大石铺成,也还平整宽舒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有却
同“ 有隙 ”。却,通“ 有隙 ”。《史记·刺客列传》:“久之, 濮阳 严仲子 事 韩哀侯 ,与 韩 相 侠累 有却。”《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始微时,与 萧何 善:及为将相,有却。”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个里
亦作“ 个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慎容 ﹞《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维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 宋 黄庭坚 《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灵童
(1).仙童。《云笈七籤》卷一一九:“则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唤灵童,採瑞草,同仙子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赠蓬子>诗》:“驀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2).即童真。受过十戒的沙弥。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韵》:“鉢付灵童洗,香教善女薰。”
(3).神童,聪明的儿童。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看完就回来给父母唱和表演,连名旦在一旁也称赞说是艺苑都罕见的灵童。”
[炼丹砂-赠清静散人孙不二-金莲正宗记卷五]调引
(1).用言语排解疏导。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三·慧净》:“黄巾 蔡子晃 、 成世英 ,道门之秀,纔申论击,因遂徵求,自覆义端,失其宗绪。 浄 乃安词调引, 晃 等饮气而旋。”
(2).引逗;挑逗。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俺自有正兔丝和那的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一味将笑撮在脸上。调引这几个小男女,亲亲热热,胜如亲生。”
元代,马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