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帝京(赠弹琵琶妓)】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原文
薄妆小靥闲情素。
抱著琵琶凝伫。
慢拈复轻拢,切切如私语。
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
万里嫁、乌孙公主。
对易水、明妃不渡。
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
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诗词问答
问:忆帝京(赠弹琵琶妓)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黄庭坚忆帝京(赠弹琵琶妓) 书法图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书法作品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参考注释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薄妆
亦作“ 薄装 ”。亦作“ 薄粧 ”。淡妆。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嫷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粧,去留餘腻。”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一:“ 汉 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装。”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追逐贤王十二载,薄妆瘦尽纤腰肢。”
见“ 薄妆 ”。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小靥
(1).古代妇女颊上的小样装饰。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黄。”
(2).借指美女。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自从小靨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小靨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顰。”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情素
亦作“ 情愫 ”。1.真情;本心。《战国策·秦策三》:“夫 公孙鞅 事 孝公 ,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旧交。”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尝为陛下有忧於此矣,尝欲输肝胆,効情愫,上书於北闕之下。” 明 高攀龙 《泾阳顾先生行状》:“诚令 维崧 等披露情愫,晓畅事实,章晰谊理,剴篤言辞,皇上一览而悟。” 章炳麟 《感旧》诗:“及尔同誓盟,死生见情素。”
(2).指感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在她旁边,便觉一切都有光辉,整个生命沐浴在青春的欢快里,这就可知不仅是朋友间的情愫了。”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凝伫
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万点臙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一自才郎别后,儘日家凭栏凝佇。” 蔡若虹 《金缕曲》之二:“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雪凝佇。”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切切
(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忧伤貌
心切切而内圮
(3) 深切
切切为恨
(4) 恳挚
待我心切切
(5) 务必;必须——多用于书信
切切不可忘记
(6) 用在布告、条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诫
切切此布
(7) 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嘈嘈切切错杂弹。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私语
(1) 低声说知心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窃窃私语
(2) 私下里谈论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私相密谈
九年,景公使 晏婴之 晋,与 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 田氏。 田氏虽无大德,公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史记·齐世家》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朱弦
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训》。高诱注:[朱弦,练丝。]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惊沙
亦作“ 惊砂 ”。指狂风吹动的沙砾。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利鏃穿骨,惊沙入面。” 清 丘逢甲 《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惊沙捲塞朝呼鶻,吹浪空江夜有豚。”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乌孙公主
(1). 汉武帝 实行和亲睦邻政策,遣 江都王 之女 细君 为公主,远嫁 乌孙王 昆莫 ,世称 乌孙公主 。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2).黄鹄的别名。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引《采兰杂志》:“黄鵠……一名乌孙公主。”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易水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 * 》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明妃
汉元帝 宫人 王嫱 字 昭君 , 晋 代避 司马昭 ( 文帝 )讳,改称 明君 ,后人又称之为 明妃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若夫 明妃 去时,仰天太息。”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 初出 汉 宫时,泪湿春风鬢脚垂。” 郭沫若 《东方集·再出夔门》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红颜
(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傅毅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贞 《客谈庚戌事》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筯双垂别 汉 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本师
(1).犹祖师。《史记·乐毅列传论》:“ 乐臣公 学 黄帝 、 老子 ,其本师号曰 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 教 安期生 , 安期生 教 毛翕公 , 毛翕公 教 乐瑕公 , 乐瑕公 教 乐臣公 。”
(2).所从受业的老师。《后汉书·桓荣传》:“ 世祖 从容问 汤 本师为谁, 汤 对曰:‘事 沛国 桓荣 。’” 宋 黄庭坚 《忆帝京·赠弹琵琶奴》词:“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水浒传》第五三回:“ 公孙胜 道:‘师父似这般的黄巾力士,有一千餘员,都是本师真人的伴当。’” 清 恽敬 《与李汀州》:“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 南北宋 道学诸儒踵行之,各举本师所居之地为先生之称,后渐行之於非受业者。”
(3).佛教徒对释迦如来的尊称,意为根本的教师。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我本师释迦如来言,从是西方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亦为僧徒对传戒师父的敬称。 五代 齐己 《勉道林谦光鸿蕴二侄》诗:“旧林诸姪在,还住本师房。”《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 清 赵翼 《游高旻寺赠清凉上人》诗:“緇流三百辈,齐守本师风。”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当心
(1) 注意,留心
当心小麦
(2) 指人的胸口部,泛指正中间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