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原文
美政惟兄弟,时人数俊贤。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自理尧唐俗,唯将礼让传。
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黄绶俄三载,青云未九迁。
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诗词问答
问:《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的作者是谁?答:钱起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钱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 书法图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38_52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参考注释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美政
(1).犹德政。好的政治措施。《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 彭咸 之所居。”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不可究陈。” 唐 杜甫 《陪王侍御登东山宴姚通泉》诗:“ 姚公 美政谁与儔,不减昔时 陈太丘 。”
(2).使政治美善。《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俊贤
才德杰出的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蒋公》:“羣英翘首,俊贤抗足。”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口号绝句》之九:“ 紫气关 临天地阔, 黄金臺 贮俊贤多。”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淮南 多俊贤,歷代挺材异。”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皇枝
亦作“ 皇支 ”。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陈书·始兴王伯茂传》:“言念皇支,尚怀悲懣。”《北史·樊子盖传》:“朕遣 越王 留守 东都 ,示以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李二公》:“ 唐 开元 中,有 张 李 二公,同志相与,於 泰山 学道。久之, 李 以皇枝,思任官,辞而归。”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惟皇帝陛下,悲深天性,痛极皇枝。”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玉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3).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 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4).美丽的树。 唐 宋之问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萨都剌 《望金陵》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刘献廷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緑玉树,横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盖的树。 唐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跡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金人瑞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6).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
(7).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孙周卿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釵。”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吏道
(1).作官的道路。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今吏道壅而不选,富者以财贾官,勇者以死射功。”《汉书·食货志下》:“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錮免减罪……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
(2).为政之道。《旧唐书·姚崇传》:“ 崇 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公尝决疑狱, 徐公 谢曰:‘始徒谓君儒者,乃精吏道如是邪!’”《水浒传》第十八回:“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梅仙
指 汉 梅福 。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 梅仙 已误身。” 宋 赵磻老 《水调歌头·和平湖》词:“ 梅仙 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参见“ 梅福 ”。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自理
自我照管调理;自行解决
经费自理
生活自理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将礼
大礼。谓祭祀之礼。《书·洛诰》:“惇宗将礼。” 孔 传:“厚尊大礼。” 孔颖达 疏:“将,大也。厚尊大礼,谓祭祀之礼。”
(1).将帅带兵的法度。《黄石公三略》卷上:“军讖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2).将帅的礼仪。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诗:“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采兰
(1).喻选拔俊逸。《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
(1).《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 唐 韩愈 《孟生诗》:“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诗:“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参见“ 南陔 ”。
(2).指 晋 束晳 的《补亡诗·南陔》。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花萼
花叶的外层,构成花的外部,并由分离或连合的萼片组成,通常绿色和叶状,但常像花冠一样有颜色的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就日
比喻对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固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雁行
(1) 飞雁的行列
(2) 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 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黄绶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九迁
(1).多次升迁。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迁,惧实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张先生假旋京口》诗之一:“衮衮诸公岁九迁,先生何事赋归田?”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晋 陶潜 《闲情赋》:“意惶惑而靡寧,魂须臾而九迁。”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庙堂
(1) 庙宇
(2) 指朝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宰制
统辖;支配
宰制万物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龙泉
(1).宝剑名。即龙渊。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 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 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 , 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门。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6).喷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唐代,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