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薄媚(第七煞衮)】_董颖 | 宋代

【薄媚(第七煞衮)】作者:董颖 朝代:宋代

[薄媚(第七煞衮)]薄媚(第七煞衮)原文

王公子。
青春更才美。
风流慕连理。
耶溪一日,悠悠回首凝思。
云鬟烟鬓,玉佩霞裾,依约露妍姿。
送目惊喜。
俄迂玉趾。
同仙骑。
洞府归去,帘栊窈窕戏鱼水。
正一点犀通,遽别恨何已。
媚魄千载,教人属意。
况当时。
金殿里。

[薄媚(第七煞衮)]诗词问答

问:薄媚(第七煞衮)的作者是谁?答:董颖
问:薄媚(第七煞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薄媚(第七煞衮)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董颖的名句有哪些?答:董颖

[薄媚(第七煞衮)]参考注释

[薄媚(第七煞衮)]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薄媚(第七煞衮)]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薄媚(第七煞衮)]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薄媚(第七煞衮)]连理

(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

东平陆上言木连理。——《后汉书·安帝纪》

(2) 比喻恩爱夫妻

结为连理

连理枝: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薄媚(第七煞衮)]耶溪

即 若耶溪 。传说 西施 浣纱处。 唐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山》:“君夸 通塘 好, 通塘 胜 耶溪 。” 王琦 注引 施宿 《会稽志》:“ 若耶溪 在 会稽县 南二十五里,北流与 镜湖 合。” 唐 孟浩然 《送谢录事之越》诗:“想到 耶溪 日,应探 禹穴 奇。”

[薄媚(第七煞衮)]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薄媚(第七煞衮)]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薄媚(第七煞衮)]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薄媚(第七煞衮)]凝思

凝神思索

凝思默虑

[薄媚(第七煞衮)]云鬟

(1).高耸的环形发髻。 唐 李白 《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絶,云鬟緑鬢罢梳结。”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脱红裙,着布衣,改云鬟为丫髻。”

(2).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 郑燮 《贺新郎·赠王一姐》词:“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

(3).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 晁补之 《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词:“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拚将身命赴黄泉,强如宫禁锁云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属鬚眉,终较胜云鬟素面。”

[薄媚(第七煞衮)]烟鬓

犹云鬓。 唐 韩偓 《咏手》:“背人细捻垂烟鬢,向镜轻匀衬脸霞。” 明 高启 《圣姑庙》诗:“渊都羣灵孰为主,烟鬢翛然一神女。”

[薄媚(第七煞衮)]玉佩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

[薄媚(第七煞衮)]霞裾

(1).犹霞衣。指仙人的衣裾。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珮与霞裾。”《宋史·乐志十五》:“凤簫鸞翣,西指 昭陵 去,旧赏蟠桃熟,又见涨海枯,应共灵真母,曳霞裾。”

(2).借指隐逸出世之人。 元 黄溍 《次韵答陈君兼采简一二同志》之一:“唯应耕钓者,縹緲识霞裾。”

[薄媚(第七煞衮)]依约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薄媚(第七煞衮)]妍姿

美好的姿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艷。”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闻在昔 西子 妍姿擅称,使生于今,与斯人未知伯仲。”

[薄媚(第七煞衮)]送目

(1).投以目光,注视。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之五:“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表》:“未有伎惭美舆,蒙送目之赏。” 胡之骥 注:“《説苑》曰: 晋平公 为驰逐之车,立於殿下,羣臣得观焉。”《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关羽 ﹞提刀拍马便出,要斩 曹操 , 玄德 见了,慌忙摇手送目。”

(2).远眺;远望。 宋 张炎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人多送目天际,识渡舟帆小,时见潮回。” 宋 王安石 《桂枝香》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孤馆披襟坐,危栏送目凭。”

[薄媚(第七煞衮)]惊喜

又惊又喜

惊喜交集

[薄媚(第七煞衮)]玉趾

(1).对人脚步的敬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 宋 司马光 《奉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斋韩廷评维见过为诗谢之》:“如何枉玉趾,及门失相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2). * 如玉的脚。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薄媚(第七煞衮)]洞府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薄媚(第七煞衮)]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薄媚(第七煞衮)]帘栊

(1).亦作“ 帘笼 ”。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 宋 史达祖 《惜黄花·定兴道中》词:“独自捲帘櫳,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明 徐元 《八义记·宴赏元宵》:“开宫扇,起帘櫳,满堂笑语与民同。” 陈毅 《游阳朔》诗:“竹林茅舍时出现,后有飞瀑透帘櫳。”

(2).指闺阁。 唐 李昂 《赋戚夫人楚舞歌》:“ 汉王 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櫳人已荐。”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之二:“曲处通帘櫳,茶香具含蓄。”

[薄媚(第七煞衮)]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薄媚(第七煞衮)]鱼水

鱼和水的融洽关系,比喻双方相处很好,关系密切

[薄媚(第七煞衮)]正一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南朝 齐 顾欢 《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 。” 南唐 谭峭 《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 东汉 张陵 所创。传说 太上老君 亲授 张陵 《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 张陵 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 张陵 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 唐 宋 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事 潘师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导引、服饵之术。 师正 特赏异之,谓曰:‘我自 陶隐居 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元史·释老传·张与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善能书符遣将,剖断人间祸福。”

[薄媚(第七煞衮)]别恨

离别之愁。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宋 舒亶 《散天花》词:“驪歌齐唱罢,泪争流。悠悠别恨几时休。” 清 李景福 《与宋怿先同舟至广陵即返白下口占赠别》:“聚欢良不易,别恨復相仍。”

[薄媚(第七煞衮)]何已

(1).为什么。《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杨倞 注:“‘已’与‘以’同。问何以谓之人而贵於禽兽也。”《汉书·冯唐传》:“ 唐 对曰:‘ 齐 尚不如 廉颇 、 李牧 之为将也。’上曰:‘何已?’”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已、无尽。《说郛》卷一一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我居四十年,昨厚貺,相感何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小臣得承圣教,忭幸何已。”

[薄媚(第七煞衮)]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薄媚(第七煞衮)]属意

意向集中或倾向于某人或某事

[薄媚(第七煞衮)]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薄媚(第七煞衮)]金殿

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金殿玉楼

,

  • 【和金兄】_徐元杰 | 宋代
  • 【和金兄】_徐元杰 | 宋代 >> 【和金兄】_徐元杰 | 宋代...

  • 【送房陵倅韦同年二首】_王炎 | 宋代
  • 【送房陵倅韦同年二首】_王炎 | 宋代 >> 【送房陵倅韦同年二首】_王炎 | 宋代...

  • 【锺山法云彦上人留中餐罢游草堂寺】_贺铸 | 宋代
  • 【锺山法云彦上人留中餐罢游草堂寺】_贺铸 | 宋代 >> 【锺山法云彦上人留中餐罢游草堂寺】_贺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