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玉溪汤婆传】作者:朱继芳 朝代:宋代
[读黄玉溪汤婆传]读黄玉溪汤婆传原文
君不见汤家阿泉骊山阴,出入宫掖承恩深。
只流妃子脂粉气,不暖少陵如铁衾。
又不见汤家阿池紫塞上,沉香雾拥将军帐。
天寒十指堕弓刀,底用空言如挟纩。
何如韩时老汤婆,冬则饮汤惟腹皤。
形模混沌妇女笑,闭塞其兑藏天和。
老生门前十日雪,两脚冻皴眠不得。
断无蛮素构心兵,赖有婆兮相暖热。
夫人竹氏青玲珑,炎炎几时奈秋风。
婆耻居下常热中,毋弃憔悴以御冬。
得黄太史五字诗,厥孙传之尤滑稽。
霜风萧萧岁年晚,吾喜汤婆有完传。
[读黄玉溪汤婆传]诗词问答
问:读黄玉溪汤婆传的作者是谁?答:朱继芳
问:读黄玉溪汤婆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朱继芳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继芳
[读黄玉溪汤婆传]参考注释
[读黄玉溪汤婆传]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读黄玉溪汤婆传]骊山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读黄玉溪汤婆传]出入
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读黄玉溪汤婆传]宫掖
宫中
后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后汉书·和帝阴后纪》
[读黄玉溪汤婆传]承恩
(1).蒙受恩泽。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 * 殿 ,归来见者谁不羡。”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颁冠玉,养子承恩四子婚。”
(2). 汉 台馆名。《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 昭灵 ,南出 承恩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灵 、 承恩 、皆馆名也。”
[读黄玉溪汤婆传]妃子
皇帝的妾,位次于皇后。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下》:“妃子既生於 蜀 ,嗜荔枝。”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 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读黄玉溪汤婆传]脂粉气
(1).胭脂和香粉的气味。 唐 宋之问 《伤曹娘》诗之一:“独怜脂粉气,犹著舞衣中。”《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刚动脚不多步,忽闻得一阵香风,絶似麝兰香,又带些脂粉气。” 许杰 《邻居》二:“他似乎听见 小文嫂 在室内呻吟的声音,窗口中透出一些微茫的脂粉气。”
(2).比喻矫艳造作的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诗评乃花谱》:“ 邦翰 云:‘梨花一枝春带雨’,句虽佳,不免有脂粉气。”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其餘 湖心亭 、 六一泉 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说 袁小姐 有林下风,无脂粉气。”
[读黄玉溪汤婆传]少陵
(1). 汉宣帝 许后 之陵。因规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诗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仙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金 曹之谦 《寄元遗山》诗:“诗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达夫 《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 少陵 此语感人深。”
[读黄玉溪汤婆传]紫塞
北方边塞。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筑 长城 ,土色皆紫, 汉 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南驰 苍梧 涨海 ,北走紫塞 雁门 。” 唐 罗邺 《边将》诗:“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一声叱退 黄河 浪,两手推开紫塞烟。”
[读黄玉溪汤婆传]香雾
(1).香气。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明 张月坞 《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 茅盾 《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 吴老太爷 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读黄玉溪汤婆传]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读黄玉溪汤婆传]十指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 十指仓 ”。
(4).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读黄玉溪汤婆传]空言
(1).谓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晋 卢谌 《览古》诗:“ 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託诸空言。”
[读黄玉溪汤婆传]挟纩
(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 杜预 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 清 秋瑾 《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
[读黄玉溪汤婆传]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读黄玉溪汤婆传]汤婆
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今人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 东坡 有致 杨君素 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於 宋 ,并名当亦已有之。按, 范石湖 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半夜了, 愫妹妹 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
[读黄玉溪汤婆传]饮汤
方言。饺子汤。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这时堂倌把水饺端来,并端来两碗饺子汤,在 开封 又叫做饮汤。”
[读黄玉溪汤婆传]形模
形状,样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不审此星在何方面,形模若为?” 宋 范成大 《西瓜园》诗:“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读黄玉溪汤婆传]混沌
(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读黄玉溪汤婆传]妇女
成年女子的统称
[读黄玉溪汤婆传]闭塞
(1) 交通不便;偏僻
以前这一带交通闭塞
(2) 消息不灵通
消息闭塞
[读黄玉溪汤婆传]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读黄玉溪汤婆传]老生
(1) 老书生
(2) 戏剧角色名。生的一种。指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
[读黄玉溪汤婆传]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读黄玉溪汤婆传]冻皴
受冻皴裂。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读黄玉溪汤婆传]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读黄玉溪汤婆传]断无
绝无。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谓幽期密约,必无人在旁,是谁见之?两生断无自言理,又何以闻之?”
[读黄玉溪汤婆传]素构
犹宿构。谓预先构思、草拟。《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 武后 召见,有所制作,如素构。”《新唐书·后妃传上·薛收传》:“ 收 为书檄露布,或马上占辞,该敏如素构。”《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李贺 ﹞七岁能辞章, 韩愈 、 皇甫湜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 贺 赋诗,援笔輒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读黄玉溪汤婆传]心兵
(1).《吕氏春秋·荡兵》:“在心而未发,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詰屈避语穽,冥茫触心兵。” 宋 黄庭坚 《戏咏暖足瓶》之一:“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清 黄景仁 《赠陈秋士》诗:“置身尘热区,心兵按不动。”
(2).黩武之心;杀伐之心。 明 胡翰 《拟古》诗:“单于方威格,中帐起心兵。”
[读黄玉溪汤婆传]暖热
(1).温暖。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艳歌一曲回阳春,坐使高堂生暖热。” 巴金 《发的故事·星》:“ 志良 觉得心里一阵暖热,仿佛那颗心就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似的。”
(2).炎热。 巴金 《灭亡》第五章:“但太阳还想尽力驱散那遮蔽它的薄雾,把它底光明完全照在地上,带回夏天底暖热来。” 王鲁彦 《我们的太平洋》:“洁白的瀑布诱惑着我们脱鞋袜,走去受洗礼,随后还逼我们到湖中洗浴游泳,倘若天气暖热的话。”
[读黄玉溪汤婆传]夫人
(1)
(2) 古称诸侯之妻
先轸朝,问 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古代命妇的封号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 平原君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大怒,取案上器伤夫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尊称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场合
(5) 中国帝王的妾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读黄玉溪汤婆传]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读黄玉溪汤婆传]炎炎
(1)
(2) 形容夏天阳光猛烈
赤日炎炎
(3) 形容火势旺盛
炎炎的烈火
(4) 形容威势、气焰很盛
况彼正是炎炎之际,何事不可为?——《于谦全传》
[读黄玉溪汤婆传]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读黄玉溪汤婆传]秋风
秋天的风
[读黄玉溪汤婆传]热中
(1) 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急于获得
热中于第二职业
(2) 对某种活动喜爱,爱好
热中于溜冰
(3) 也作[热衷]。
[读黄玉溪汤婆传]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读黄玉溪汤婆传]御冬
抵御冬天的饥寒。御,通“ 御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有御冬。” 朱熹 集传:“言我之所以蓄聚美菜者,盖欲以御冬月乏无之时。” 晋 陶潜 《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读黄玉溪汤婆传]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读黄玉溪汤婆传]五字诗
即五言诗。 唐 许浑 《赠闲师》诗:“ 东林 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五:“只应画戟清香地,多欠 韦郎 五字诗。” 明 邵璨 《香囊记·寄书》:“别离情况,愁断河梁五字诗。”
[读黄玉溪汤婆传]滑稽
(1) 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丑角的表演非常滑稽
(2) 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一种曲艺,与相声相近,生动有趣
[读黄玉溪汤婆传]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读黄玉溪汤婆传]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读黄玉溪汤婆传]岁年
(1).年月;时光。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 ,颇积岁年。”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 明 高启 《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
(2).一年。指短时间。 清 恽敬 《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宋代,朱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