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碧楼】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丛碧楼]丛碧楼原文
乘閒聊拾级,楼在碧云丛。
孰谓全依绿,居然半是红。
越教牖增色,可据座观空。
去岁拈毫况,偶思同不同。
[丛碧楼]诗词问答
问:丛碧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丛碧楼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丛碧楼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丛碧楼]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二
[丛碧楼]参考注释
[丛碧楼]拾级
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丛碧楼]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丛碧楼]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丛碧楼]增色
增添光彩、情趣等
新修的水榭为花园增色不少
[丛碧楼]可据
可作依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如 淑贞 为 威姑 写遗像,邻嫗皆识之;又为 许氏 择墓地,至今称曰 田螺坟 ,皆确凿可据者也。”如:有案可据。
[丛碧楼]去岁
去年
[丛碧楼]拈毫
见“ 拈毫弄管 ”。
[丛碧楼]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