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作者:郑刚中 朝代:宋代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原文
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
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诗词问答
问:《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的作者是谁?答:郑刚中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刚中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刚中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参考注释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透骨
(1) 形容很冷,风透入骨头
透骨的寒风
(2) 形容透彻
他看问题很透骨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得所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比舍
(1).邻舍,邻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李娥 ,年六十岁,病卒,埋於城外,已十四日。 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 明 何景明 《师问》:“又告之曰:某未有高官也,未有高第也,其道德则可师也。於是,虽比舍弗从之矣。”
(2).指所住屋舍相邻。
(3).犹言家家户户。 明 宋濂 《礲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駢首卧。”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自利
自己得好处。谓只图个人私利。《国语·晋语二》:“抑挠志以从君,为废人以自利也。”《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清 黄宗羲 《原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没君之道固如是乎?”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然而若干叭儿,忽然转向,又挂新招牌以自利。”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诗文赏析
【原题】: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风以流也为四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