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原文
劝善比来无恶意,学取如来智。
同向菩提会里行。
清净了无生。
但知学善莫狐疑,生死与君期。
改除三毒变慈悲。
诸佛当时知。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诗词问答
问: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注释
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参考注释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劝善
勉励为善;勉力为善。《韩非子·守道》:“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汉书·公孙弘传》:“臣闻上古 尧 、 舜 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比来
近来
比来天下奢靡。转相念效。——《三国志·徐邈传》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恶意
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
对他们无恶意或反感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学取
学得;学着。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之八:“小於 潘岳 头先白,学取 庄周 泪莫多。”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何必要鍊丹砂学取那 松 乔 寿。”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之十一:“谁能散髮空山里,学取 希夷 石山眠。”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菩提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里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无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狐疑
(1)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尚怀狐疑。——《资治通鉴》
(2) 又
狐疑之众。
满腹狐疑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改除
(1).另行授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吴燧 以改除致缴,则曰:‘此 天锡 之荐主也。’”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职近者被命改除,即日当归田里,不復有仕进之念矣。”
(2).删改。 太平天囯 李秀成 《李秀成自述》:“恐有违忌字样亦烦改除。”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三毒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晋 法显 《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修善,唐代,敦煌曲子,求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