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原文
邑政易堕,我方在行。
挽袖柅车,交游至情。
两君玉峙,表表国士。
下榻倾倒,有贤公子。
我介三子,匪同而和。
提衡掖挽,交口孰何。
月堂之评,罙久未改。
匿瑕振过,兹焉有待。
卜夜之饮,辍骊驹章。
顾虽情钟,河鱼未康。
作吏则疎,羡人报政。
彼益者友,工药我病。
低昂达穷,冥心所遭。
独喜故人,往偕仙曹。
摇摇修程,炯炯初度。
眷言顾之,矫首云路。
胡不小留,共颓醉山。
胡不更仆,共谭孔颜。
西睇归帆,徙倚凄切。
去留之间,仙凡斯别。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诗词问答
问: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参考注释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在行
内行。对某事、某行业了解底细且有经验。《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而今要写一个(婚书),乡里人不在行,来同老爹商议。”《红楼梦》第五六回:“ 探春 点着头儿,又道:‘只是弄香草没有在行的人。’” 何士光 《故乡事》:“田里的犁耙,栽秧、挞谷,土里的下种、薅草、浇淋,他全都在行。”
谓启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土木六科点差》:“己巳七月十五日,六师明日在行。”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挽袖
(1).卷起袖子。谓拱手。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詔,挽袖谢邻里。”
(2).妇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装饰品。《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一个从緑绢挽袖中掬出八字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只见另有一个人,拿了许多裙门、裙花、挽袖之类,在那里议价。”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柅车
(1).停车。 宋 王禹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故人 孙汉公 ,勤恳事迎送;柅车得三宿,延我入溪洞。”
(2).谓下车到任。 宋 欧阳修 《回颍州通判杨虞部书》:“柅车之始,视职方初。”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至情
至诚的感情
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表表
卓异,特出。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明史·李三才传》:“若 顾宪成 、 邹元标 、 赵南星 、 刘宗周 ,皆表表为时名臣。” 姚华 《论文后编》:“两 宋 及 元 ,皆循 唐 风:肆者亦低首於 韩 、 柳 ,谨者率降心於 王 、 杨 ; 子京 或似 长卿 , 永叔 乃法 子长 。其表表者,如是而已。”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下榻
(1) 指客人住宿
(2) 寄宿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桃花扇》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提衡
(1).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交口
(1).众口;齐声。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宋 陆游 《书感》诗:“常记当年赋《子虚》,公卿交口荐 相如 。”《明史·李庆传》:“ 弋谦 以言事忤旨, 吕震 等交口詆之。”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几个农妇﹞走来围住 丁老九 ,你一句她一句的交口谪骂。”
(2).对话;交谈。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今 禧 黠虏,愿如故事,令大臣与议,无屈帝尊,与虏交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彼此有意,只不曾交口。” 鲁迅 《彷徨·祝福》:“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 阿毛 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
(3).口角,争吵。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 锦华 与 大文 的交口,在知道他们过去的人都觉得惊奇。”
(4).指伤口愈合。 郭沫若 《羽书集·关于华北战局所应有的认识》:“外伤化了脓或有腐烂性的疮口,当其痊愈时,总要把腐肉除尽,新肌才能顺畅地发育,患处便容易交口。”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孰何
(1).犹谁何。诘问之辞。《汉书·卫绾传》:“ 文帝 将崩时,属 孝景 曰:‘ 綰 长者,善遇之。’及 景帝 立,岁餘,不孰何 綰 。”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不问也。’ 李奇 曰:‘孰,谁也。何,呵也。’何即问也。不谁何者,犹言不借问耳。”
(2).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月堂
唐 李林甫 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 李 常于此设计构陷大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林甫 於正堂后别创一堂,製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 月堂 。”参见“ 偃月堂 ”。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匿瑕
(1).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书·陈骞传》:“ 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愚智兼纳,洪纤靡遗,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聪察,匿瑕藏疾而务於包含。”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聪明齐圣,陈锡载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贤,卑宫菲食而侈於养士,士岂轻於千里?”
(2).掩藏缺点。 唐 姚崇 《执镜诫》:“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卜夜
见“ 卜昼卜夜 ”。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骊驹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情钟
情之所聚。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王 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宋 王安石 《题永庆壁有雱遗墨数行》诗:“残骸岂久人间世,故有情钟未可忘。” 宋 陆游 《读唐人愁诗戏作》诗:“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常用以指男女相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崔丽人》:“余丁卯春三月,衔命 陕 右,道出 蒲东 普救 之僧舍,所谓西厢者,有 唐 丽人 崔氏 女遗照在焉。因命画师 陈居中 绘模真像,意非 登徒 之用心,迨将勉情钟始终之戒。”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河鱼
腹泻
河鱼腹疾,奈何?——《左传·宣公十二年》。疏:[如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报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为 鲁公 。 鲁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鲁 ,三年而报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迟也?’ 伯禽 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念外臺报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徐良彦母丁氏加赠恭人制》:“迨报政于南国,已弃养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报政逾十年,令闻昭四方。”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低昂
起伏;时高时低
这条道路低昂不平,极不适于开车
良时无停景,北斗勿低昂。——傅玄《杂诗》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达穷
将人民困穷之情上达于天子。《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穷谓穷寃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於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 玄 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以王。”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仙曹
(1).仙人的行列。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善功潜著,则名列仙曹。”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四:“全部奕世列仙曹,长笑 三郎 钓六鰲。”
(2).指 唐 代尚书省属下各部曹。 唐 许浑 《十二月拜起居表回》诗:“一章西奏拜仙曹,回马 天津 北望劳。”
(3).泛指朝廷官署。 唐 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诗:“圣朝推 卫 霍 ,归日动仙曹。”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 明 杨慎 《垂杨篇》:“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摇摇
(1).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毛 传:“摇摇,忧无所愬。” 孔颖达 疏:“《战国策》云: 楚威王 谓 苏秦 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后母授簪》:“金针懒拈,绣线懒添,心摇摇不定如蓬转。”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见妇,惊悸错愕,未敢往就,摇摇不知悲。”
(2).摆动、摇曳貌。《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若风将至,先必摇摇。”《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柳氏 ﹞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轔轔,目断意迷,失於惊尘。” 明 高启 《风树操》:“朝风之飘飘兮,维树之摇摇兮。”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夜深对暗壁,摇摇影自和。”
(3).远貌。《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鸜鵒之巢,远哉摇摇。”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炯炯
明亮——多用于目光
两眼炯炯有神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初度
出生年时,后称人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楚辞·离骚》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眷言
亦作“睠言”。回顾貌。言,词尾。《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隋书·高祖纪上》:“眷言诚节,实有可嘉,宜超恒赏,用沮劝。” 明 夏完淳 《六君咏·祁中丞》:“睠言从 彭咸 ,乘风驾縹緲。”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矫首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小留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更仆
(1).更番相代。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 宋 苏浻 《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孔颜
孔子 与其弟子 颜渊 的并称。《魏书·肃宗纪》:“来岁仲阳,节和气润,释奠 孔 颜 ,乃其时也。”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 孔 颜 。” 宋 刘克庄 《哨遍》词:“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 孔 颜 犹有遗旨。”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归帆
指回返的船只。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凄切
凄凉悲切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词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去留
离开或留下
去留自己选择
[次赵判宗送李象山韵]仙凡
(1).仙境与人间。 元 刘因 《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2).谓仙人与凡人。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3).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杨文公 初为光禄丞, 太宗 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貽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鬢红 上林 丝筦待重瞳, 蓬莱 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 苏轼 《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 长安 貌欲枯。” 冯应榴 注:“其人由官 荆 楚 而内召入 汴 者。”
宋代,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