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云上人】作者:员兴宗 朝代:宋代
[赠云上人]赠云上人原文
君不见昔日中岩印无发,声名宇县何煌煌。
层冰莹骨语秀静,松风入齿诗清狂。
有时健笔赋岩石,天地万象随低昂。
儒流稽首颂舌相,徃徃谓带花木香。
自从别我无消息,江鳄无情江浪黑。
至今夹岸枫林青,岁老迷1*1魂招不得。
古来英才多薄命,杳杳湘潭丝五色。
世间妙质便恐无,使我哀吟缠八极。
岂料嘉川馀旧游,云来云来开我愁。
时吐芳鲜恣吞嚼,软语仿佛从汤休。
劳生乾坤我已倦,饮半一啸沧浪舟。
三峨联子憩寂寞,下视华屋皆山丘。
[赠云上人]诗词问答
问:赠云上人的作者是谁?答:员兴宗
问:赠云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员兴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员兴宗
[赠云上人]参考注释
[赠云上人]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赠云上人]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赠云上人]中岩
(1).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
(2).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 。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 宋 范成大 《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 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 ,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赠云上人]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赠云上人]宇县
犹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裴駰 集解:“宇,宇宙;县, 赤县 。”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可谓妙而无方矣;三光顺轨,草木遂长,可谓经纬天地矣。除剗寇盗,宇县清夷,可谓戡定祸乱矣。”《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张仲经 诗:“手中虽无丈八矛,胸蟠河图与天球。有时吐出作灵瑞,坐令宇县还 殷 周 。”
[赠云上人]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赠云上人]层冰
犹厚冰。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词:“便拟明年,人间挥汗,留取层冰洁。” 元 袁桷 《渝州老人歌》:“渴饮古涧之层冰,暮宿古松之危枝。” 清 刘大櫆 《金节母传》:“﹝太恭人﹞独身孤立於层冰积雪之中。”
[赠云上人]莹骨
(1).彻骨。形容寒气侵人。 唐 韦应物 《冰赋》:“含皎皎兮琼玉姿,气凄凄兮夺天时,饮之莹骨兮何所思。”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2).犹玉骨。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词:“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 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赠云上人]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赠云上人]清狂
(1).痴颠。《汉书·昌邑哀王刘贺传》:“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凡狂者,阴阳脉尽浊。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痴也。”《南史·江禄传》:“ 子徽 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为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语多清狂,人谓不慧。”
(2).放逸不羁。 晋 左思 《魏都赋》:“僕党清狂,怵迫 闽 濮 。” 金 赵元 《寄裕之》诗之二:“清狂旧日躭诗客,灰朽而今有髮僧。” 张昭汉 《吊吴子一粟墓》诗:“既侠亦清狂,取予廉復宽。”
[赠云上人]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赠云上人]健笔
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宋 朱熹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马茂元 《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 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
[赠云上人]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赠云上人]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赠云上人]低昂
起伏;时高时低
这条道路低昂不平,极不适于开车
良时无停景,北斗勿低昂。——傅玄《杂诗》
[赠云上人]儒流
儒士之辈。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唐 柳祥 《潇湘录·张珽》:“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感遇诗》:“ 宋 世五言古,惟《感兴》三十八章,尚有拾遗风格,虽多作儒流见解,其体製实高出一时。”
[赠云上人]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赠云上人]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赠云上人]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赠云上人]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赠云上人]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赠云上人]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赠云上人]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赠云上人]枫林
枫树林。枫叶至秋而变红,甚美。诗文中常以枫来表现秋色。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花野岸天鸡舞。” 元 周文质 《叨叨令·四景》曲:“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 郁达夫 《杭江小历纪程·金华北山》:“到 华溪桥 ,就已经入了山口,右手一峰,于竹叶枫林之内,时露着白墙黑瓦。”
[赠云上人]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赠云上人]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赠云上人]英才
才华杰出的人
一代英才
[赠云上人]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赠云上人]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赠云上人]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赠云上人]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赠云上人]妙质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赠云上人]八极
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 高诱 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 唐 李白 《大鹏赋》:“余昔於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杜威 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 白璧德 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 中国 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
[赠云上人]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赠云上人]云来
(1).如云飞卷而来。 马总 《意林》卷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英辞雨集,妙句云来。” 元 岑士贵 《凌烟阁赋》:“乘舆云来,贵臣于于。”
(2).“云孙”、“来孙”的并称。泛指后代。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坐俟云来之养,受禄无疆;屡观甲子之周,与民同乐。” 宋 李纲 《谢亲笔札子》:“顾臣煢然衰病,未知图报之所。惟当什袭祕藏,刻之金石,传示云来,使天下后世知圣君不忘旧臣,乐取诸人以为善者。”
(3).传说中的仙山 蓬莱山 的别称。 晋 王嘉 《拾遗记·蓬莱山》:“ 蓬莱山 亦名 防丘 ,亦名 云来 。”
[赠云上人]芳鲜
味美新鲜。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鲜。”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惯缘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鲜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诗:“羌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
[赠云上人]吞嚼
(1).吞食;吞入口中咀嚼。 元 方回 《估客乐》诗:“诸宝下输龙王宫,鰕蟹龟黿恣吞嚼。”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服无核枣法》:“指挥赤童,握枣见授,口吞嚼而嚥之。”
(2).犹吞并。《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姬 衰道缺,霸者翼扶; 嬴氏 惨虐,吞嚼八区。”
(3).比喻淹没,改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暨 咸通 、 乾符 ,则为形势吞嚼,临制近,同及第,得之者互相夸诧。”
[赠云上人]软语
(1)
(2) 体贴温柔委婉的话
温情软语
(3) 音调柔和的语言
[赠云上人]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赠云上人]劳生
《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唐 张乔 《江南别友人》诗:“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题》诗:“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之二:“无用文章岂疗飢,劳生筋骨已支离。”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供宿 赞公 房,一洗劳生悴。”
[赠云上人]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赠云上人]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赠云上人]三峨
四川 峨眉山 有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故称 三峨 。 宋 苏轼 《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 三峨 吾乡里,万马君部曲。” 宋 范成大 《凌云九顶》诗:“江摇 九顶 风雷过,云抹 三峨 日夜浮。” 宋 唐庚 《次张天觉见赠韵》:“会引 鑑湖 为故事,要从英主乞 三峨 。”
[赠云上人]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赠云上人]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赠云上人]华屋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
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赠云上人]山丘
(1) 小土山
山丘起伏
(2) 坟墓
员兴宗,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