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原文
堂颜茹古意如何,亦欲通今理不讹。
设使循名事拘泥,井田封建误人多。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诗词问答
问:《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参考注释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堂颜
厅堂上的题额。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卢文弨》:“ 卢文弨 ,字 绍弓 …… 抱经 ,其堂颜也。人称 抱经先生 。”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通今
通晓当今的知识。 宋 周必大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鸣珮 甘泉 不乏人,谁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广学校》:“夫所贵於儒者,贵其博古耳,通今耳。” 郑观应 《题何沃生胡翼南新政书》诗:“泥古不通今, 亚洲 成瓦裂。”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设使
如果;假使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拘泥
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要在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朱子全书·易》
拘泥于细节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井田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封建
(1) 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2) 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3) 喻思想保守、泥古,不开放
这个人很封建
[再题清晖阁四景·其四·茹古堂]误人
贻害于人。《佛本行集经》卷四三:“自行邪道復误人, * 愚痴何所别。” 毛 *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乾隆,再题清晖阁四景,清代,茹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