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_周必大 | 宋代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作者:周必大 朝代:宋代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原文

帝垂清问切恢图,士贡昌言敢导谀。
高下共知归至鉴,考评聊许备先驱。
四帷迥隔心常渴,三榻横连体匣舒。
乌府凛然贤执法,紫垣籍甚古通儒。
墨朱同异容兼采,等级从违得细书。
尚酝时颁缸面酒,大官日馔腹前胪。
天香漫炷熏常歇,贡茗虚沾样顿殊。
晨壁摇风愁幕冷,夜窗透月喜帘疏。
九宾屈指胪连句,千虑倾心智与愚。
会待诏恩三日沐,湖山寻胜任舟舆。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诗词问答

问: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的作者是谁?答:周必大
问: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必大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必大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参考注释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清问

清审详问。《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 苗 。” 孔 传:“ 帝尧 详问民患,皆有辞怨於 苗 民。” 孔颖达 疏:“ 帝尧 清审详问下民所患。”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諫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问,一时不能条奏;容臣细思,再为启奏。’”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昌言

(1) 正当的言词,好话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2) 正直的、无所忌惮的话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导谀

(1).逢迎献媚。《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 已杀 子胥 ,导諛者众。”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导諛即諂諛也。”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乐闻警戒,不善导諛,则听言用人之要也。”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歷代多崇徽号,褒美多至十餘言以上,皆后世群臣之导諛也。”

(2).指逢迎献媚的人。《淮南子·人间训》:“戮杀大臣,亲近导諛。”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知归

(1).思归。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虽復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

(2).谓知所归循、归依。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悬书有附,委篋知归。” 唐 李彦芳 《乐德教胄子赋》:“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

(3).欲求归隐。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浦起龙 心解:“‘知归’、‘取适’言能知归隐,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适情、万事谁堪比并。”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至鉴

指极高的观察、鉴别能力。 晋 卫铄 《与释某书》:“仰凭至鉴,大不可言。” 宋 陈师道 《古墨行》:“了知至鉴无遁形, 王 家旧物 秦 家得。”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考评

考核评定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先驱

最初发现或帮助发展某种新事物的人,为别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样或为别人铺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们青年中的先驱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迥隔

亦作“逈隔”。远远隔绝。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假诗》:“近世有江湖诗者,曲心苦思,既与造化逈隔,朝推暮敲,又未以溉其本根,而诗於是乎始卑。” 清 孔贞瑄 《泰山纪胜·御帐崖》:“诸水从云间奔赴,顿觉冷然与人世迥隔。”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连体

(1).形体相连。《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是岁川竭, 岐山 崩……山川连体,下竭上崩,事势然也。”《宋史·五行志一下》:“又有二家妇产子亦如之,皆连体两面相乡。”

(2).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汉书·霍光传》:“自 昭帝 时, 光 子 禹 及兄孙 云 皆为中郎将……党亲连体,根据於朝廷。”《隋书·北狄传·突厥》:“ 雍虞閭 又遣使谓 处罗侯 曰:‘叔与我父,共根连体。’”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乌府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唐 林宽 《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诗:“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凛然

(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执法

(1) 执掌法律;行使法律权力

执法不严使坏人有隙可乘

(2) 执行法令的官吏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紫垣

星座名。常借指皇宫。 唐 令狐楚 《发潭州日寄李宁常侍》诗:“君今侍紫垣,我已堕青天。” 宋 杨亿 《梁舍人奉使巴中》诗:“紫垣遣使非常例,应有星文动九霄。”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籍甚

盛大;盛多。《汉书·陆贾传》:“ 贾 以此游 汉 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籍甚,《史记》作‘藉盛’,盖籍即藉,用白茅之藉,言声名得所藉而益盛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光昭诸侯,风流籍甚。” 刘良 注:“籍甚,言多也。”《魏书·崔子元传》:“﹝ 崔子元 ﹞乃奏其父书,曰:‘臣亡考故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前将军、 齐州 大中正 鸿 ……多识前载,博极羣书,史才富洽,号称籍甚。’” 唐 皇甫冉 《送荣别驾赴华州》诗:“还将海沂咏,籍甚 汉 公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年餘游泮,才名籍甚。”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通儒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后汉书·贾逵传》:“ 逵 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同异

(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

(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

(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

(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晋书·王彬传》:“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不懌,数沮詰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詘。”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兼采

谓同时向多方面采取。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非取製於一狐,谅求味於兼采。”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等级

按某一标准区分的高下差别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从违

(1).依从或违背。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爰有 区子 荧荧暉,观以彝训或从违。”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 宋 文天祥 《至扬州·且行且止正依违》诗序:“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 金 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 杜 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人心有从违,君自视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细书

(1).小字。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聚书》:“又聚得细书《周易》、《尚书》、《周官》、《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各一部。”《北史·韦世康传》:“眼闇更剧,不见细书。” 宋 王安石 《台上示吴愿》诗:“细书妨老读,长簟愜昏眠。”

(2).写小字。《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南史·萧钧传》:“ 钧 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大官

(1) 职位高的官

(2) 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李大官不知,这时西去一里有余,乃是 定山堡内 段家庄。——《水浒传》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贡茗

即贡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一:“雍容已饜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参见“ 贡茶 ”。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摇风

(1).扶摇风,暴风。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摇风忽起,白日两匿。”

(2).谓风吹摆动。 南朝 梁 沉约 《咏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摇风。” 唐 崔灏 《渭城少年行》:“ 长安 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 曲河 边。”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六:“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九宾

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设九宾。——《战国策·燕策》

设九宾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设九宾礼于庭。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连句

(1).谓连缀文句。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况乃连句结章,篇至十百哉!”

(2).即联句。《宋书·沉怀文传》:“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句诗, 怀文 所作尤美,辞高一座。”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晋 贾充 与妻 李氏 遂有连句,其后 陶 谢 诸公亦偶一为之。”参见“ 联句 ”。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千虑

(1).反复思考。 唐 张九龄 《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自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倾心

(1) 向往;仰慕

天下倾心

(2) 男女间钟情爱慕

一见倾心

(3) 尽心;竭尽诚心

倾心交谈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待诏

(1).等待诏命。《文选·扬雄<甘泉赋>序》:“ 孝成帝 时,客有荐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张铣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 金马门 ,修书君上 南薰殿 。”

(2).官名。 汉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 金马门 ,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汉书·王莽传中》:“ 莽 诛灭待詔,而封告者。” 唐 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为低级事务官。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唐 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 宋 元 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铺里﹞ 璩待詔 问:‘府干有何见諭?’虞候道:‘无甚事,閒问则个。’”《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看那娘子,正与浇蜡烛待詔説话。”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詔”。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二章:“ 楚用 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胜任

足以担任

他具备胜任高级职务的素质

[次韵陈叔晋舍人殿试笔记]舟舆

(1).船和车。《老子》:“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舟车”。 唐 柳宗元 《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朋旧之徒,含喜来迎;宗姻之列,加礼以待。舟舆所略,贺声盈耳。”

(2).谓乘车乘船旅行。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 顾炎武 ﹞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也。’”

,

  • 【感兴】_陆游 | 宋代
  • 【感兴】_陆游 | 宋代 >> 【感兴】_陆游 | 宋代...

  • 【和韩子华桂花】_梅尧臣 | 宋代
  • 【和韩子华桂花】_梅尧臣 | 宋代 >> 【和韩子华桂花】_梅尧臣 | 宋代...

  • 【园中把酒示邻曲】_陆游 | 宋代
  • 【园中把酒示邻曲】_陆游 | 宋代 >> 【园中把酒示邻曲】_陆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