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芦花(六言)】_彭汝砺 | 宋代

【芦花(六言)】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芦花(六言)]芦花(六言)原文

风起芦花散雪,纷纷故着枯槎。

晓日曚昽照处,十分认作梅花。

[芦花(六言)]诗词问答

问:芦花(六言)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芦花(六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芦花(六言)是什么体裁?答:六言诗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芦花(六言)]注释

1. 六言诗 押麻韵

2. 六言

[芦花(六言)]参考注释

[芦花(六言)]风起

(1).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

(2).比喻事物的兴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

[芦花(六言)]芦花

芦苇的白色花毛

[芦花(六言)]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芦花(六言)]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 * 》:“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

[芦花(六言)]晓日

(1).朝阳。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诗:“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緑酒入金杯。” 元 郝经 《贤台行》:“晓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亲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誊写毕,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

(2).引申为清晨。 唐 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乐焉遂赋以诗》:“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芦花(六言)]曚昽

日光不明

曚昽,日未明。——《集韵》

[芦花(六言)]十分

(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芦花(六言)]认作

认为、当作

[芦花(六言)]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

  •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_杨万里 | 宋代
  •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_杨万里 | 宋代 >>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_杨万里 | 宋代...

  • 【别徐商老奉祠归清江五首】_彭龟年 | 宋代
  • 【别徐商老奉祠归清江五首】_彭龟年 | 宋代 >> 【别徐商老奉祠归清江五首】_彭龟年 | 宋代...

  • 【九日】_真山民 | 宋代
  • 【九日】_真山民 | 宋代 >> 【九日】_真山民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