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作者:朱志 朝代:明代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原文
微恙年来不易攻,远烦千里到关中。
寻常药饵何曾效,分寸针芒却奏功。
絷马未能留信信,趣装无奈去匆匆。
一尊酒尽伤离思,目断南鸿灞水东。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诗词问答
问: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朱志
问: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志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志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参考注释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微恙
小病
曾染微恙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关中
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为陕西的农、工业发达,人口集中之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药饵
药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知草木之方者,则曰惟药饵可以无穷矣。”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候,及修合药饵。”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用些药饵去调摄他,还你三朝两日就会霍然。”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我自病后,未曾用一点药饵,真是‘安心是药更无方’了。”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针芒
亦作“鍼芒”。针头如芒。常以喻微细之物。《后汉书·陈忠传》:“隄溃蚁孔,气洩鍼芒。”《新唐书·沙陀传》:“因豪桀大会驰射,百步外针芒木叶无不中。” 清 钱谦益 《归来泉歌答金坛于惠生曹汝真》:“沾濡乍与针芒应,滭沸俄随锄钁来。”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奏功
奏效;取得功效
应手奏功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信信
(1).连宿四夜。《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毛 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孔颖达 疏:“《释训》云:有客宿宿,再宿也;有客信信,四宿也。” 晋 郑丰 《答陆士龙诗》之二:“有客信信,独寐寤语。”
(2).谓信其可信者。《荀子·非十二子》:“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杨倞 注:“信可信者,疑可疑者,意虽不同,皆归於信也。”
舒张貌。信,通“ 伸 ”。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灵龟﹞能知存亡吉凶之变,寧则信信如也,动则著矣。”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趣装
速整行装。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趣装入覲,行矣归去作盐梅。”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 濂 ,趣装上 南京 ,擢为王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尊酒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离思
离别后的思绪。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荆 江 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明 李氏 《江楼留别》诗:“西风 扬子江 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梁启超 《奉怀南海先生星加坡兼敦请东渡》诗:“近闻作计又图南,渺渺离思孰可堪。”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其一]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明代,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