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作者:曾巩 朝代:宋代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原文
荒城懒出门常掩,春气欲归寒不敛。
东邻咫尺犹不到,况乃傍溪潭石险。
风光得暖才几日,不觉溪山碧于染。
欣然与客到溪岸,衣帻不避尘泥点。
谷花洲草各萌芽,高不迸生如刻剡。
梅花开早今已满,若洗新妆竞妖脸。
柳条前日尚憔悴,时节与催还荏苒。
沙禽翅羽亦已好,争趁午暄浮翠潋。
从今物物已可爱,有酒便醉情何慊。
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灩灩。
心知万事难刻画,惟有醉眠知不忝。
预愁酩酊苦大热,已令洒屋铺风簟。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词问答
问: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的作者是谁?答:曾巩
问: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巩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参考注释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荒城
(1).荒凉的古城。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清 魏荔彤 《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2).指荒坟。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春气
(1).春季的疠疫之气。《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陈澔 集说:“春者阴气之终,故磔攘以终毕厉气也。”
(2).春季的阳和之气。《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种葡萄法》:“异时春气发动,众萌竞吐。”
(3).春天的气象。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元 迺贤 《雪霁晚归偶成》诗之二:“听得隔帘人笑语,夜来春气似 江 南。” 芦芒 《回春曲》:“此刻,祖国春气正浓, 北京 的暖气更袭人。”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东邻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欣然
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规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宋将军欣然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衣帻
衣服与头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桓 诣 谢 ,值 谢 梳头,遽取衣幘。”《北史·外戚传·高肇》:“始 宣武 未与舅氏相接,将拜爵,乃赐衣幘,引见 肇显 于 华林 都亭。”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不避
(1)
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尘泥
(1).犹尘土。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2).喻卑下。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萌芽
比喻新生的事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刻剡
雕刻。 宋 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谷花洲草各萌芽,高下迸生如刻剡。”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新妆
(1) 女子刚修饰好的仪容
(2) 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柳条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柳条包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荏苒
(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
(2) 草叶柔弱的样子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沙禽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南朝 陈 阴铿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戍人寒不望,沙禽逈未惊。” 唐 刘长卿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诗:“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至於高桅劲艣,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出乎履舄之下。”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投金濑怀古》词:“格格沙禽拍野塘,离离苦竹上空墻。”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翅羽
(1).翅膀。 汉 祢衡 《鹦鹉赋》:“闭以彫笼,翦其翅羽。” 唐 张鷟 《游仙窟》:“但令翅羽为人生,会些高飞共君去。” 宋 晏殊 《破阵子》词:“金菊满丛珠颗散,海燕辞巢翅羽轻。”
(2).泛指鸟类昆虫等动物。 唐 元稹 《虫豸诗》序:“予掾 荆州 之地,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其毛物宜翅羽。”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可爱
(1) 令人敬爱的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书·大禹谟》
(2) 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可爱的孩子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山杏
(1).山中野杏。 唐 白居易 《西省对花因寄题东楼》诗:“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宋 苏轼 《和王晋卿送梅花》:“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杏》[集解]:“ 苏颂 曰:‘山杏不堪入药。’ 宗奭 曰:‘山杏辈只可收仁用耳。’”
(2).酒名。 宋 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灧灧。”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所识
相识。亦指相识的人。《礼记·檀弓上》:“有殯……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孟子·告子上》:“万钟於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百壶
泛言酒多。《诗·大雅·韩奕》:“ 显父 饯之,清酒百壶。” 唐 杨凭 《湘江泛舟》诗:“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九:“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刻画
(1) 雕刻和绘画
塔之基层四方各有一门,门楣原有刻画。——郭沫若《游西安》
(2) 精细地描摹,塑造
刻画入微
刻画英雄人物形象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不忝
不辱;不愧。《孔丛子·执节》:“不忝前人,不泯祖业,岂徒一家之赐哉?”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有徒三十人,皆肃肃可观,不忝师门。” 清 林昌彝 《亭槛词三章》之一:“高爵厚禄居不忝,腰悬金印称公侯。”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预愁
谓在忧愁之中。 南唐 李中 《送孙明府赴寿阳》诗:“预愁别后相思处,月入閒窗远梦迴。” 宋 周邦彦 《浣沙溪》词之三:“何因容易别 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乾。”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酩酊
形容醉得很厉害
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晋书》
宋代,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