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华胥台】_杨蟠 | 宋代

【华胥台】作者:杨蟠 朝代:宋代

[华胥台]华胥台原文

歌舞飘飘百尺台,半天龙麝散香煤。
初愁翠袖凌风去,却骑飞鸾下月来。
云杪一声闻玉笛,露华千点落金杯。
我缘众乐狂方盛,园锁从教日日开。

[华胥台]诗词问答

问:华胥台的作者是谁?答:杨蟠
问:华胥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蟠的名句有哪些?答:杨蟠

[华胥台]参考注释

[华胥台]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华胥台]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华胥台]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华胥台]半天

(1) 白天的一半

(2) 好长一会儿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3) 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华胥台]龙麝

(1).龙涎香与麝香的并称。 宋 陶穀 《清异录·武器·风流箭》:“ 宝历 中,帝造纸箭竹皮弓,纸间密贮龙麝末香。每宫嬪羣聚,帝躬射之,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宫中名风流箭。”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梅侍读 询 ﹞好洁,衣服裒以龙麝,其香数步袭人。”

(2).泛指香料。 唐 司空图 《牡丹》诗:“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 明 王錂 《春芜记·报仇》:“金屋遍奢华,列琼筵满引流霞。博山龙麝,把银瓶遍插名花。”

[华胥台]香煤

(1).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化妆品。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石緑香煤浅淡间,多情常带楚梅酸。”

(2).香烟。 宋 张先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金猊夜暖,罗衣暗裛香煤。”参见“ 香烟 ”。

[华胥台]翠袖

(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华胥台]凌风

驾着风。 唐 韩愈 《鸣雁》诗:“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十:“竚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正是他们在那一面凌风飘动的党的红旗引导下,在战斗最前哨。”

淩風:乘风。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发凌风之迹。”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安得凌风翰,肃肃宾天京。”

[华胥台]飞鸾

(1).飞翔的鸾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翼翼飞鸞,载飞载东。”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鸞不假驂。”

(2).阁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起 宣华苑 ,有 重光 、 太清 、 延昌 、 会真 之殿, 清和 、 迎仙 之宫, 降真 、 蓬莱 、 丹霞 之亭, 飞鸞 之阁, 瑞兽 之门。”

[华胥台]下月

本月之后的第一个月

[华胥台]云杪

云霄,高空。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明 刘基 《水龙吟·次韵和陈均从 * 曲》词:“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

[华胥台]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华胥台]玉笛

(1).玉制的笛子。《西京杂记》卷三:“ 秦 咸阳宫 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琯。”

(2).笛子的美称。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辛弃疾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词:“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视牀头乐具毕备,遂取玉笛请为翁寿。”

(3).指笛声。 明 高濂 《玉簪记·情见》:“听玉笛惊春怨,此际愁肠千万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石学仙 《过故居》诗:“风迴玉笛夕阳斜,谁傍山阳谱落花。”

[华胥台]露华

(1).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华胥台]金杯

(1).指凹形铜镜。《淮南子·天文训》“故阳燧见日则燃为火” 汉 高诱 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清 孙诒让 正义:“ 高氏 云‘金杯无缘’,即窐镜之形,非真用杯也。”

(2).泛指精美的杯子。 唐 卢照邻 《秋霖赋》:“绣轂银鞍,金杯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紈。”

(3).指金质奖杯。如: 巴西 队捧回了足球锦标赛的金杯。

[华胥台]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华胥台]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

  • 【论脸】_贾似道 | 宋代
  • 【论脸】_贾似道 | 宋代 >> 【论脸】_贾似道 | 宋代...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_汪元量 | 宋代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_汪元量 | 宋代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_汪元量 | 宋代...

  • 【和曾吉父饮南坡四诗】_王洋 | 宋代
  • 【和曾吉父饮南坡四诗】_王洋 | 宋代 >> 【和曾吉父饮南坡四诗】_王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