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邹邦范见寄韵】作者:吴琏 朝代:明代
[次邹邦范见寄韵]次邹邦范见寄韵原文
俯仰随时笑不堪,乞闲高卧水村南。
古今之道揆无二,天地与人参作三。
几卷诗书闲自味,一肩风月倩谁担。
交游知己如公少,清暇频过共细谈。
[次邹邦范见寄韵]诗词问答
问:次邹邦范见寄韵的作者是谁?答:吴琏
问:次邹邦范见寄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次邹邦范见寄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吴琏的名句有哪些?答:吴琏
[次邹邦范见寄韵]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邹邦范见寄韵]参考注释
[次邹邦范见寄韵]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次邹邦范见寄韵]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次邹邦范见寄韵]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次邹邦范见寄韵]乞闲
请求辞职。《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刘公 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 徐州 。老夫情愿乞閒养病。”
[次邹邦范见寄韵]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次邹邦范见寄韵]水村
水边的村落。 唐 杜牧 《江南春绝句》:“千里鶯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次日再看,一发结得奇异了,乃是一带寒林,水村竹屋。”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词:“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鲁迅 《花边文学·水性》:“看 上海 报,几乎每天都有下河洗浴,淹死了人的记载。这在水村里,是很少见的。”
[次邹邦范见寄韵]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次邹邦范见寄韵]道揆
(1).准则;法度。《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朱熹 集注:“道,义理也;揆,度也。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四年》:“秉国钧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退而列风纪六事以上。一曰建道揆。请復京师首善书院,崇祀 冯从吾 为瞽宗,昭圣明兴道致治之意。復天下社学,选明德老成者为之师,聚里中彦士教之。”
(2).制订法规。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瓘 比缘稟事,闻閤下之言,指尚书省为道揆之地, 瓘 谓閤下此言失矣。三省长官,宜守法而已,若夫道揆,天子三公之事,岂太宰之所得预乎?”
(3).指制订法规之机构。 宋 岳珂 《愧郯录·给舍论驳》:“然 元祐 之初, 司马文正 光 已尝乞合三省,则是道揆虽一,职守仍分。至如合二府於一堂,列两省於同局,则固不必为是区别,斯亦南渡简易之制也。”
[次邹邦范见寄韵]无二
(1).谓没有异心。《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2).独一无二。《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诛 成安君 ,徇 赵 ,脇燕,定 齐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万,东杀 龙且 ,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汉书·谷永传》:“将军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前世龙见不双,芝生无二,甘露一降。”
(3).没有两样,相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秀才情知是他父亲被害了……次日到街上往来察听,三三两两几处説来,一般无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諦视布灰之处,手迹足迹,宛然与生时无二。”
[次邹邦范见寄韵]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次邹邦范见寄韵]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次邹邦范见寄韵]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次邹邦范见寄韵]一肩
(1).用肩负物时,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你等挑担劳苦,贫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
(2).一副担子。用以喻全部责任。《说岳全传》第十三回:“早有 张邦昌 奏道:‘今科武场,被 宗泽 门生 岳飞 挑死了 梁王 ,以致武生俱各散去。’一肩儿都卸在 宗泽 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事儿一肩儿担了起来。”
(3).表数量。用于肩荷之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自己一肩行李,跨一个疲驴,出了 泗州 城。”《孽海花》第二回:“后面来了一肩轿子。”
[次邹邦范见寄韵]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次邹邦范见寄韵]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次邹邦范见寄韵]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次邹邦范见寄韵]清暇
清静安闲。亦指清闲之时。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饮几杯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餘。”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应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诗:“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次邹邦范见寄韵]细谈
(1) 见[细说
(2) ]
他跟我们细谈了这次出国的感受
吴琏,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