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作者:蔡襄 朝代:宋代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原文
京尘官事日区区,擬出芳郊佩一壶。
楼外阴云迎晓合,陌头霏霰与风俱。
翩翩珍骑曾来否,种种名花更在无。
若得纵游休秉烛,月中沈醉倩人扶。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诗词问答
问: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的作者是谁?答:蔡襄
问: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蔡襄的名句有哪些?答:蔡襄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参考注释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京尘
见“ 京洛尘 ”。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官事
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芳郊
花草丛生之郊野。 唐 王勃 《登城春望》诗:“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宋 柳永 《内家娇》词:“垂杨艳杏,丝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白雪遗音·马头调·游春》:“芳郊以外,百花争开,最宜放怀。”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一壶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南史·隐逸传·僧岩》:“后忽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元 许有壬 《琳宫词次安南王韵》:“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参见“ 壶天 ”、“ 壶公 ”。
(3).特指一壶酒。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二:“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一:“当其得意时,万物寄一壶。”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阴云
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陌头
(1).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 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2).路上;路旁。《宋书·刘穆之传》:“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 孙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种种
(1) 各种各样
种种在其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种种贻害。——《广东军务记》
设置种种障碍
(2) 头发短的样子
白发种种来无情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名花
1.名贵的花。 2.有名的美女。旧时常指名妓。亦指有名的交际花。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月中
每月的中间几天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沈醉
亦作“沉醉”。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诗:“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和张唐公约游名园偶雪辄止]倩人
(1).谓请托别人。《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 丘 ,谓为倩人,是何言歟!” 张铣 注:“谓我文辞皆倩人所作,是何言歟!”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上官称其某事能,某文善,公汎答以他语,或曰:‘此倩人为之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臣子弟登第》:“吏部尚书 吴鹏 子 绍 登二甲进士,则倩人入试,途人皆知。” 郭沫若 《牧羊哀话》:“ 李 府倩人说合,不久便做了子爵的继室。”如:倩人代笔。
(2).雇请之人。 唐 陆贽 《奏论缘边守备事宜状》:“矧又有休代之期,无统帅之驭,资奉若骄子,姑息姑倩人……其弊岂惟无益哉,固亦将有所挠也。”
宋代,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