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灵井】_黄庶 | 宋代

【灵井】作者:黄庶 朝代:宋代

[灵井]灵井原文

何年清泉眼,几斛涵苍苔。
瓮盎日夜至,长满莫可涯。
天旱不知竭,众流起黄埃。
淘绠乾未定,能使沴气开。
庙祠失根柢,故老奠酒杯。
蚕民咒枣栗,千斤意徘徊。
儿童惯冷暖,预知春秋来。
临之鉴须眉,方鉴无煤炲。
窟穴若喉吭,我疑吐云雷。
何当鞭蜃螭,与国驱旱灾。

[灵井]诗词问答

问:灵井的作者是谁?答:黄庶
问:灵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庶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庶

[灵井]参考注释

[灵井]清泉

清冽的泉水

[灵井]苍苔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

[灵井]瓮盎

(1).陶制容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餘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宋 苏轼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织綃云汉上。” 宋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诗:“黄花满篱落,白蚁闹瓮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哀駘不弃,瓮盎无遗。”

(3).谓卑视。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赞》:“粃糠万物,瓮盎乾坤。”

[灵井]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灵井]天旱

谓久不雨。《淮南子·本经训》:“天旱地坼,凤皇不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天旱, 倪 问 輅 雨期, 輅 曰:‘今夕当雨。’”

[灵井]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灵井]众流

(1).众多的水流。 汉 班固 《西都赋》:“众流之隈, 汧 涌其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涟水》:“ 涟水 出 邵陵县 界南,逕连 道县 ……控引众流,合成一溪。”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众流所凑,万泉所回。”

(2).指学术上的各个流派。《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一:“一见诵忆,遂通众流。”

[灵井]黄埃

黄色尘土

[灵井]未定

尚未确定

行期未定

[灵井]沴气

灾害不祥之气。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殞,赤乌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軫,亡 吴 之岁既穷,入 郢 之年斯尽。”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祅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灵井]庙祠

(1).祭于宗庙。《韩非子·十过》:“ 秦 得 韩 之都一,驱其练甲, 秦 韩 为一以南乡 楚 ,此 秦王 之所以庙祠而求也。”

(2).庙宇和祠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岸上竝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

[灵井]根柢

(1).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 苏轼 《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 陆游 《寄题方伯謩远庵》诗:“ 方侯 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植根。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灵井]故老

(1).元老;旧臣。《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 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问诸故老。” 唐 韩愈 《永贞行》:“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2).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晋 陶潜 《咏二疏》:“促席延故老,挥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事实始末,虽不能详;而故老所传,犹得见其为人之大略。” 袁鹰 《悲欢·飞》:“ 淮安 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

(3).前朝遗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辞》:“当 宋 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比之自讳失节,反託於遗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语矣。”

[灵井]奠酒

把酒洒在地下表示祭奠

[灵井]咒枣

旧时道士﹑方士等对枣念咒,谓能用以祛邪治病。

[灵井]千斤

(1) 一千斤

(2) 非常重的;重要的;重大的——指责任或负担

千斤重担

(3) 千斤顶

[灵井]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灵井]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灵井]冷暖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关心农民的冷暖

[灵井]预知

事先明白

他不能预知事态如何发展

[灵井]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灵井]须眉

(1)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

(2) 胡须和眉毛

[灵井]煤炲

见“ 煤炱 ”。

[灵井]窟穴

(1).土室。《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诗之四:“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鲁迅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等 华 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

(3).特指隐士的住所。《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动物栖身的洞穴。 汉 王充 《论衡·辨祟》:“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鱣鮪随云雷。”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盘据。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於其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间。”

(6).指坏人、匪类盘踞的地方。《后汉书·南匈奴传》:“设奇数,异道同会,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有 汝阴 县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干,自出家财,募人告缉,知得逐贼窟穴去处。”

(7).地道。《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衝櫓,家杂总,身窟穴中。” 鲍彪 注:“谓地道。”《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 庞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记·天官书》:“ 幽 厉 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

[灵井]喉吭

犹咽喉。喻指交通要道。 明 沉周 《题长江万里图》诗:“ 真州 阔州 列两厢, 金 焦 嶪嶻当喉吭;直吞天脉纳海口,有若万邦来会王。”

[灵井]云雷

(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灵井]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灵井]与国

盟国;友邦。《管子·八观》:“与国不恃其亲,而敌国不畏其彊。”《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曰:‘ 田假 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相与交善为与国,党与也。”《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四年》:“ 汉 主使羣臣会议,或以 蜀 之与 吴 ,本为与国,宜可奔 吴 。” 邹韬奋 《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他们终不能认清敌与友的区分,把任何国家都看作‘与国’,结果是得不到一个‘与国’!”

[灵井]旱灾

久旱无雨加之灌溉不足所致的农作物减产灾害

,

  • 【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_刘子翚 | 宋代
  • 【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_刘子翚 | 宋代 >> 【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_刘子翚 | 宋代...

  • 【次杨监簿新癖小西湖韵】_姚勉 | 宋代
  • 【次杨监簿新癖小西湖韵】_姚勉 | 宋代 >> 【次杨监簿新癖小西湖韵】_姚勉 | 宋代...

  • 【暗香(寿停云翁七十。其年,云山风有亭火后重建)】_彭子翔 | 宋代
  • 【暗香(寿停云翁七十。其年,云山风有亭火后重建)】_彭子翔 | 宋代 >> 【暗香(寿停云翁七十。其年,云山风有亭火后重建)】_彭子翔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