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山玉虚宫】作者:朱学熙 朝代:明代
[石室山玉虚宫]石室山玉虚宫原文
蹑屐陟孤峰,梯云阁道重。
瑶坛千嶂拔,玉笈九霞封。
便可邀青鸟,相将访赤松。
下方城郭晚,隐隐报疏钟。
[石室山玉虚宫]诗词问答
问:石室山玉虚宫的作者是谁?答:朱学熙
问:石室山玉虚宫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石室山玉虚宫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朱学熙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学熙
[石室山玉虚宫]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石室山玉虚宫]参考注释
[石室山玉虚宫]蹑屐
拖着木屐;穿着木屐。《百喻经·毗舍闍鬼喻》:“此人即抱篋捉杖躡屐而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端端 得此诗,忧心如病,使院饮回,遥见女子躡屐而行,於道傍再拜,战惕曰:‘ 端端 祗候 三郎 六郎 ,伏望哀之。’”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山间躡屐却篮舆,花下衔盃倾酒瓮。”
[石室山玉虚宫]云阁
(1).阁名。 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 ,起 甘泉 ,结 云阁 ,冠 南山 。” 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 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 ,欲与山齐。”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 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
(3).状如楼阁的云层。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4).指 云台 。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 ,名在功臣。” 倪璠 注:“ 云阁 ,《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 。” 王琦 注:“ 云阁 ,犹 云臺 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 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 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 云臺 ”。
[石室山玉虚宫]瑶坛
(1).用美玉砌成的高台,多指神仙的居处。《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2).对祭坛的美称。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岂止 河 庭贝闕,俯瞰 冯夷 之都; 洛水 瑶坛,旁临 虙妃 之馆。”《宋史·乐志七》:“天锡多祉,皇受五福。言瞻瑶坛,迄奉瑄玉。”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玄端佩衝牙,陟降瑶坛静。”
(3).玉石台阶。《文选·张协〈七命〉》:“遡惠风於蘅薄,眷椒涂於瑶坛。” 张铣 注:“坛,犹阶也。”一说为玉堂。见 李善 注。
[石室山玉虚宫]玉笈
玉饰的书箱。《汉武帝内传》:“侍女还,捧五色玉笈凤文之藴,以出六甲之文。”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鹤氅抠趋,玉笈随行。”
[石室山玉虚宫]九霞
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宫列奏》:“长清宫殿九霞高,玉佩羣真絳节朝。”
[石室山玉虚宫]青鸟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石室山玉虚宫]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石室山玉虚宫]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石室山玉虚宫]下方
(1) 下边;处于较低位置的
房檐的下方住着一窝燕子
(2) 指人间;下界
[石室山玉虚宫]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石室山玉虚宫]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石室山玉虚宫]疏钟
亦作“踈鐘”。稀疏的钟声。 清 陈廷敬 《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 长乐 远踈鐘。” 清 岑霁 《贯华阁晚眺》诗:“轻飈起长林,踈鐘应嵓谷。”
明代,朱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