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如晦二首】作者:邓剡 朝代:宋代
[挽唐如晦二首]挽唐如晦二首原文
战艺时人北,受书吾道东。
俊图开熟路,怒翼碍回风。
勇往千人废,豪来一世空。
深山埋玉气,得失付鸡虫。
[挽唐如晦二首]诗词问答
问:挽唐如晦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邓剡
问:挽唐如晦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剡的名句有哪些?答:邓剡
[挽唐如晦二首]参考注释
[挽唐如晦二首]战艺
指参加科举考试。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贞元 初,挟其能,战艺於京师,再进,再屈于人。” 元 杨载 《送朱仲山岁贡入京》诗:“战艺锋无敌,搜贤网正恢。”
[挽唐如晦二首]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挽唐如晦二首]受书
谓接受文化教育。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君讳 性之 ,字 帅吾 , 一川 其号,自少受书於主事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我辈自束发受书,习知忠义二字。”
[挽唐如晦二首]吾道东
谓己之学术向东流播。《后汉书·郑玄传》:“﹝ 玄 ﹞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 扶风 马融 ……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 今去,吾道东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南史·张敷传》:“父 邵 使与高士 南阳 宗少文 谈《繫》《象》,往復数番。 少文 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於是名价日重。”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颯然。”
[挽唐如晦二首]熟路
常来往而熟悉的道路
熟门熟路
[挽唐如晦二首]回风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挽唐如晦二首]勇往
奋勇前进。 宋 杨万里 《观水叹》诗之二:“回风打别港,勇往遮不住。”《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或火其祠,或沉其像,勇往不顾,以是人亦以胆气许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
[挽唐如晦二首]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挽唐如晦二首]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挽唐如晦二首]玉气
(1).谓祥瑞之气。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寳沉餘玉气,剑隐絶星光。” 清 薛雪 《一瓢诗话》:“沧海珠光,无非是泪; 蓝田 玉气;恍若生烟。”
(2).白色的云气。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重重金碧,楼阁丽层霄;隐隐丹青,峰峦浮玉气。”
[挽唐如晦二首]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宋代,邓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