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大父晒麦】_苏籀 | 宋代

【次韵大父晒麦】作者:苏籀 朝代:宋代

[次韵大父晒麦]次韵大父晒麦原文

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长熟无旱潦,玉粒收来坚且好。
岂同豪右执券契,虐取多求急於盗。
我家治生无奇功,累世守此慈俭风。
仓囷不满非所恤,冒暑一晒安敢慵。
长空不见纤云起,沽酒烹鸡会邻里。
炎飚不厌尘满身,冷饼行看冰上齿。
閒居舍此一事无,狥时干禄姑舍诸。
信知为农自足乐,秦相未必贤牵卢。

[次韵大父晒麦]诗词问答

问:次韵大父晒麦的作者是谁?答:苏籀
问:次韵大父晒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籀的名句有哪些?答:苏籀

[次韵大父晒麦]参考注释

[次韵大父晒麦]郊岁

帝王祭天地的年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 宋 王復 ﹞尝率其里之贵豪,遇郊岁,各输银绢十万以助赏賚,郡国效之。”参见“ 郊賚 ”。

[次韵大父晒麦]坐食

指不劳而食

[次韵大父晒麦]吾人

我们

吾人视觉。——蔡元培《图画》

吾人理想。——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吾人彭聃之寿。——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次韵大父晒麦]天幸

险遭灾祸而幸免的好运气

[次韵大父晒麦]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次韵大父晒麦]玉粒

(1).指米、粟。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发私藏之铜鳧,散垣下之玉粒……受惠之家、飡恩之士咸谓 櫟阳 之金自空而坠, 南阳 之粟自野而生。”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慳。”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空。”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却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2).犹玉散。指仙药。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玉粒虽软,金膏未鎔,方流道业,济彼昏蒙。”

[次韵大父晒麦]豪右

豪门大族。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次韵大父晒麦]券契

契据。《战国策·齐策四》:“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淮南子·主术训》:“券契束帛,刑罚斧鉞,其於以解难,薄矣。”《魏书·释老志》:“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

[次韵大父晒麦]我家

(1).称自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小人》:“ 宣和 间,有 辽国 右金吾卫上将军 韩正 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説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计氏 説道:‘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躲在家中,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

(2).我们家;我家的。《汉书·霍光传》:“丞相数言我家,独无罪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珣 疾,临困,问 王武冈 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新唐书·崔液传》:“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叹,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次韵大父晒麦]治生

(1).经营家业;谋生计。《管子·轻重戊》:“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 杜子春 ﹞乘肥衣轻,会酒徒,徵丝竹歌舞於倡楼,不復以治生为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家中的房产,也所剩无几,自己又没什么治生的本领,所以心中百般懊恼。”

(2).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 明 代。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名字称呼》:“书简称人以阁下明公,自称不过侍生而已……相去未久,乃有治生、晚生与门下、台下诸称。” 清 李玉 《清忠谱·就逮》:“早上传説校尉来 苏 ,想必轮着治生了。”

[次韵大父晒麦]奇功

异常的功劳、功勋。《汉书·陈汤传》:“ 汤 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黄忠 谓 严颜 曰:‘你可见诸人动静么?他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众心。’” * 《寄南征诸将》诗:“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次韵大父晒麦]累世

好几代,数代。同[累一叶]、[累代]

[次韵大父晒麦]慈俭

慈爱俭约。《新唐书·赵宗儒传》:“ 尧 舜 之化,慈俭而已。”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孰可伺珠,长存慈俭之寳;全疑在沼,不离清浄之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 南唐 主多材艺,好读书,在位慈俭,有君子之度。”

[次韵大父晒麦]仓囷

贮藏粮食的仓库。《韩非子·难二》:“因发仓囷赐贫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唐 元稹 《赛神》诗:“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次韵大父晒麦]不满

(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次韵大父晒麦]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次韵大父晒麦]长空

宽广高远的天空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 * 《蝶恋花·答李淑一》

遨游长空

[次韵大父晒麦]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次韵大父晒麦]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次韵大父晒麦]沽酒

(1).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準。”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夜至 江阴 江 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 续范亭 《一九四二年春养疴延安交际处茅屋闻晋西北敌人残酷扫荡有感》诗:“城南有茅屋,结构在西坡。沽酒临北市,汲水下东河。”

(2).卖酒。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粥飪,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水浒传》第十五回:“篱外高悬沽酒旆,柳荫闲缆钓鱼船。”

[次韵大父晒麦]邻里

(1) 邻居;家庭居所

邻里之间

(2) 邻居或同乡

[次韵大父晒麦]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次韵大父晒麦]满身

遍身,全身上下

满身是血的重伤员

[次韵大父晒麦]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次韵大父晒麦]上齿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吕氏春秋·博志》:“凡有角者无上齿。”《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2).敬老。上,通“ 尚 ”。齿,指高年。《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 孔颖达 疏:“又於乡学习此乡饮酒之礼,令老者居上,故云上齿。”《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次韵大父晒麦]居舍

住宅,住处

居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

[次韵大父晒麦]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次韵大父晒麦]狥时

曲全时局。 宋 曾巩 《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狥时,坐定大议。”

[次韵大父晒麦]干禄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次韵大父晒麦]信知

深知,确知。 唐 杜甫 《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李大安》:“於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遂加崇信焉。”

[次韵大父晒麦]自足

(1) 自我满足

(2) 自己觉得满意

[次韵大父晒麦]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

  • 【偈颂七十六首】_释师范 | 宋代
  • 【偈颂七十六首】_释师范 | 宋代 >> 【偈颂七十六首】_释师范 | 宋代...

  • 【王民山惠诗】_薛嵎 | 宋代
  • 【王民山惠诗】_薛嵎 | 宋代 >> 【王民山惠诗】_薛嵎 | 宋代...

  • 【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_沈辽 | 宋代
  • 【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_沈辽 | 宋代 >> 【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_沈辽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