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酬别令狐补阙】_李商隐 | 唐代

【酬别令狐补阙】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酬别令狐补阙]酬别令狐补阙原文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酬别令狐补阙]诗词问答

问:酬别令狐补阙的作者是谁?答:李商隐
问:酬别令狐补阙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酬别令狐补阙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隐

[酬别令狐补阙]李商隐酬别令狐补阙 书法图

【酬别令狐补阙】_李商隐 | 唐代
酬别令狐补阙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40-15

[酬别令狐补阙]参考注释

[酬别令狐补阙]惜别

舍不得离别

惜别之情

[酬别令狐补阙]修直

高尚正直。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修,一本作“ 脩 ”。

[酬别令狐补阙]谏草

谏书的草稿。《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逵 受教,谓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实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諫草,骑马欲鷄栖。”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当年諫草烈秋霜,国士同声振庙廊。”

[酬别令狐补阙]更赋

汉 代以纳钱代更役的赋税。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规定轮番戍边服兵役,称为更。不能行者,得出钱入官,雇役以代。《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后汉书·明帝纪》:“又所发 天水 三千人,亦復是岁更赋。” 李贤 注:“更,谓戍卒更相代也;赋,谓雇更之钱也。”

[酬别令狐补阙]赠行

临别相赠。《汉书·段会宗传》:“虽然,朋友以言赠行,敢不略意。” 颜师古 注:“赠行谓将别相赠也。”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相国 齐 晏子 ,赠行不及言。” 清 查慎行 《送杨致轩赴淮上并简总河尚书陈沧洲》诗:“赠行意尽此,或胜酒一巵。”

[酬别令狐补阙]锦段

见“ 锦缎 ”。

[酬别令狐补阙]青萍

(1).亦作“ 青蓱 ”。古宝剑名。《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将之器。” 吕延济 注:“青蓱、干将,皆剑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 薛 卞 之门。”

(2).又泛指剑。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偶见他独行身酩酊,青萍触伤其颈。” 陈世宜 《赠孟硕》诗:“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气崚嶒。”

(3).喻指兵柄,军权。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 仇兆鳌 注:“愤激涕零,为宦官监兵,王师丧败也。上将元勋,见功臣可仗。欲调玉烛,青萍谁属,言当专任 李 郭 ,以致太平。”

(4).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 宋 陆游 《初夏闲步村落间》诗:“緑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清 厉鹗 《台城路·蚕》词:“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鳩妇。”参见“ 青苹 ”。

[酬别令狐补阙]见疑

(1).受到怀疑。《晏子春秋·杂上二七》:“见疑于 齐 君,将出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 李陵 、 班婕妤 ,见疑于后代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边贡》:“是集乃以送 嵩 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於清议。”

(2).怀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相公何必见疑,只顾杀去!”《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话説完了,恐怕别人见疑,就走出来了。”

[酬别令狐补阙]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酬别令狐补阙]通塞

(1).谓境遇之顺逆。《易·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 李商隐 《酬别令狐补阙》诗:“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

(2).通畅与阻塞。 唐 杜甫 《归梦》诗:“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之十五:“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用虚活字,时有难易;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难,此通塞不同故也。”

[酬别令狐补阙]安危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酬别令狐补阙]警露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皇甫湜 《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酬别令狐补阙]吸风

(1).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参见“ 吸气 ”。

(2).犹言吸西北风。比喻挨饿;没东西可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都似你这样一钱不捨,我难道在此吸风?也用动个本,乞骸骨归田了。”

[酬别令狐补阙]弹冠

(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内无 金 张 之援,外乏弹冠之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唐 襄阳 孟浩然 ,与 李太白 交游。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謁之。” 王闿运 《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

(4).指为官。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宋 陆游 《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参见“ 弹冠相庆 ”。

[酬别令狐补阙]不问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 *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酬别令狐补阙]扫门

(1). 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 ,贫无以自通,乃常早起为 齐 相舍人扫门。 齐 相舍人怪而为之引见。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以“扫门”为求谒权贵的典故。 唐 钱起 《送杨錥归隐》诗:“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宋 无名氏 《释常谈·扫门》:“凡欲求事,先施功力,谓之扫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次年 楚王 妖书诸事起, 沉 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清 袁枚 《枚方以诗呈中丞而中丞适以诗至病中如数奉答即以留别》之四:“扫门 魏勃 从今远,识曲 钟期 自古稀。”

(2).洒扫门庭。表示迎宾诚意。《玉娇梨》第十八回:“ 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白公 道:‘至期当扫门拱候。’”

,

【酬别令狐补阙】_李商隐 | 唐代
  • 【嘲小儿】_卢肇 | 唐代
  • 【嘲小儿】_卢肇 | 唐代 >> 【嘲小儿】_卢肇 | 唐代...

    【酬别令狐补阙】_李商隐 | 唐代
  • 【燕台四首夏】_李商隐 | 唐代
  • 【燕台四首夏】_李商隐 | 唐代 >> 【燕台四首夏】_李商隐 | 唐代...

    【酬别令狐补阙】_李商隐 | 唐代
  • 【睹亡友题诗处】_欧阳詹 | 唐代
  • 【睹亡友题诗处】_欧阳詹 | 唐代 >> 【睹亡友题诗处】_欧阳詹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