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得道阳】_王哲 | 元代

【得道阳】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得道阳]得道阳原文

八月清凉白露匀。
万民安乐养真身。
窈窈冥冥云外客,昏昏默默月中人。
虽是居尘不染尘。
也无喜怒亦无嗔。
既处逍遥生莹滑,自然聚散云皮

[得道阳]诗词问答

问:得道阳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得道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得道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

[得道阳]参考注释

[得道阳]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得道阳]白露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得道阳]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得道阳]安乐

安宁快乐

回归故里,度过老年的安乐生活

[得道阳]真身

神仙或佛祖的本体、正身(迷信)

[得道阳]窈窈冥冥

(1).微妙精深貌。《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素问·徵四失论》:“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 明 唐顺之 《巽峰林侯口义序》:“学者缘此遂以为必絶去形声文字与训詁,求之窈窈冥冥,而后可以为至道。”

(2).渺茫恍忽之貌。《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

[得道阳]外客

指关系较疏远的客人

[得道阳]昏昏默默

(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2).迷糊,不知所以。《红楼梦》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

[得道阳]月中人

月中仙子。亦比喻意中美人。 唐 薛曜 《子夜冬歌》:“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得道阳]虽是

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虽是回过几次家乡,却没有带家眷。”

[得道阳]染尘

沾染红尘。指僧人犯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况且初次染尘,必须大大的写笔功德钱,这钱谁也不能得,收在公账上应用。”

[得道阳]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得道阳]莹滑

晶莹润滑。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肌肤莹滑,毛髮润泽。” 宋 欧阳修 《再和圣俞见答》:“石上紫毫家故有, 剡 藤莹滑如玻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慈姑》﹝集解﹞引 苏颂 曰:“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栗,色白而莹滑。”

[得道阳]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得道阳]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

  • 【款歌·湾湾流水曲栏干】_陆仁 | 元代
  • 【款歌·湾湾流水曲栏干】_陆仁 | 元代 >> 【款歌·湾湾流水曲栏干】_陆仁 | 元代...

  • 【【南吕】金字经_菊边细切银】_张可久 | 元代
  • 【【南吕】金字经_菊边细切银】_张可久 | 元代 >> 【【南吕】金字经_菊边细切银】_张可久 | 元代...

  • 【梧叶儿·嘲贪汉】_元无名氏 | 元代
  • 【梧叶儿·嘲贪汉】_元无名氏 | 元代 >> 【梧叶儿·嘲贪汉】_元无名氏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