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原文
江郭三秋爽,乾坤万象开。
登临不作乐,衰白暗相催。
寄兴陶家菊,纵情河朔杯。
我曹狂且醉,好似习池回。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诗词问答
问:《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参考注释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江郭
濒江的城郭。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江郭船添店,山城木竪郛。” 元 谢应芳 《腊月》诗:“萧条江郭外,云暝雪毿毿。” 清 黄景仁 《吴山夜眺》诗:“月浮江郭动,星傍海门疏。”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秋爽
秋日的凉爽之气。 唐 骆宾王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诗:“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元 顾瑛 《虎丘十咏·致爽阁》:“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作乐
奏乐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衰白
谓人老体衰鬓发疏落花白。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明史·万象春传》:“太后父,衰白封,始赐肩舆。” 清 姚鼐 《自咏》:“故交四海多衰白,何事千秋託汗青。”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暗相
谓盲人扪摸人体以测人之贵贱祸福。《北齐书·神武帝纪上》:“﹝盲妇﹞因自言善暗相,遍捫诸人皆贵。”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寄兴
(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得 杜甫 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 沉 宋 之不存寄兴,而讶 子昂 之未暇旁备矣。”
(2).寄寓情趣。 宋 刘过 《贺新郎》词:“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寄兴、焦琴紈扇。”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因此陶情诗酒,寄兴烟霞。”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陶家菊
指秋菊。《花月痕》第五回:“再看底下两句是:孤芳自赏 陶 家菊,一院秋心梦不成。”参见“ 陶菊 ”。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河朔
(1).古代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 河 朔。” 孔 传:“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袁绍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众,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 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
(2).见“ 河朔饮 ”。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我曹
我们。《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守 蜀郡 , 公孙 述 遣击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 张君 养我曹,为今日也。’”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长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上虽怒 观 ,犹令我曹看议,盖甚盛德也。”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狂且
(1).行动轻狂的人。《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都 ,乃见狂且。” 毛 传:“狂,狂人也。且,辞也。” 郑玄 笺:“人之好美色,不往覩 子都 ,乃反往覩狂丑之人。”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禪心浄持,明月琐窗知,何事遇狂且?” 清 冯桂芬 《挽徐烈妇》诗:“咄咄彼狂且,逼处肆横逆,一弹《陌上桑》,凛然大义决。”
(2).为女子对情郎或丈夫的昵称。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将有远行》:“儘妆奩尽交 子都 ,儘肝肠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难尽抒,怎了得芳心缕缕!”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好似
(1) 好像
(2) 像
大坝好似铜墙铁壁,顶住了洪水的冲击
(3) 胜过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三]习池
见“ 习家池 ”。
明代,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