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幸蜀图】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明皇幸蜀图]明皇幸蜀图原文
狼烟起幽蓟,鸟道幸岷峨。
穆满尚八骏,隆基惟一骡。
失守文皇业,来听望帝声。
向令曲江在,吾岂有兹行。
[明皇幸蜀图]诗词问答
问:明皇幸蜀图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明皇幸蜀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明皇幸蜀图]刘克庄明皇幸蜀图 书法图
明皇幸蜀图书法作品
[明皇幸蜀图]参考注释
[明皇幸蜀图]狼烟
烽火。相传中国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起的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薛逢《狼烟》
[明皇幸蜀图]幽蓟
幽州 和 蓟州 的并称。 唐 杜甫 《夏日叹》诗:“浩荡想 幽 蓟 ,王师安在哉。”
[明皇幸蜀图]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越的路,比喻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
[明皇幸蜀图]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明皇幸蜀图]穆满
(1).指 周穆王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穆满 八骏,如舞 瑶水 之阴。” 刘良 注:“ 穆满 , 周穆王 也。”
(2).借指出巡的帝王。 唐 温庭筠 《马嵬驿》诗:“ 穆满 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景耀月 《次韵黄季刚相思四首座中即呈陈汉元》之四:“ 穆满 不来瑶圃废,年年风打殿端铃。”
[明皇幸蜀图]八骏
(1).相传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 赤驥 、 盗驪 、 白义 、 踰轮 、 山子 、 渠黄 、 华騮 、 緑耳 。” 郭璞 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 絶地 ,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 ,行越飞禽;三名 奔霄 ,夜行万里;四名 越影 ,逐日而行;五名 踰辉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 ,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 ,身有肉翅。” 明 胡应麟 则认为 王嘉 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唐 杜甫 《骢马行》:“岂有四蹄疾於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明 徐渭 《赠陈君》诗:“ 王良 御八骏,技絶物有神。”
(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马。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马》:“ 龙驹 、 赤兔 、 乌兔 、 飞兔 、 飞黄 、 银褐 、 枣騮 、 黄马 , 成祖 八骏名。”
(3).指皇帝的车驾。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鸞舆竟还矣。”
[明皇幸蜀图]隆基
大业,皇业。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 陶氏 之隆基;开国承家,掩 张 门之累叶。”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武后》:“上玄隆灵,方建隆基。”
[明皇幸蜀图]惟一
只有一个;仅仅一个
这是我惟一的选择
[明皇幸蜀图]守文
(1).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 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 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 宋 王安石 《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 汉文帝 、 汉武帝 )而已。” 清 姚鼐 《雄县咏周世宗》诗:“王朝庶见真英武,再世何难嗣守文。”
(2).墨守旧说;恪守成规。《后汉书·张纯曹褒等传论》:“ 汉 兴,诸儒颇修蓺文;及 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坛,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迄至 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 之徒,始盛玄论。” 章炳麟 《訄书·学变》:“盖 吴 士未遭禪让,无所忿恚,故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诸天性,亦视愤世长往者为甚也。”
[明皇幸蜀图]皇业
大业;帝王的事业。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 杨玄 ﹞欲因人谋,以窃皇业。”《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是时 汉 帝兴皇业, 洛阳 登极独称尊。”
[明皇幸蜀图]望帝
相传 战国 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 蜀 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復生,起见 蜀 望帝 。”《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 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 望帝 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明皇幸蜀图]向令
假如。《晋书·张华传》:“﹝ 冯紞 曰﹞向令 太祖 録其小能,节以大礼,抑之以权势,纳之以轨则,则乱心无由而生。” 宋 陆游 《读杜诗》诗:“向令天开 太宗 业, 马周 遇合非公谁?”
假使。 唐 韩愈 《通解》:“嚮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则 尧 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 夏 之日,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 周 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用饿为?”
[明皇幸蜀图]曲江
(1).水名。指 江苏省 扬州市 南 长江 的一段。 汉 枚乘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 。”参阅《初学记》卷六、 清 汪中 《述学·广陵曲江证》。
(2).水名。即 钱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经 浙山 下曲折而东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静中疑是 曲江 涛,此则云垂彼海立。”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钱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参差。”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孙枝蔚 《东亭春暮忆旧游》诗:“纵到 曲江 谁并马,可怜 秦 女善弹筝。”详“ 曲江池 ”。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