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原文
巫山古县。
老杜淹留情始见。
拨闷题诗。
千古神交世不知。
云阳台下。
更值清明风雨夜。
知道愁辛。
果是当时作赋人。
[减字木兰花]诗词问答
问: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减字木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减字木兰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黄庭坚减字木兰花 书法图
减字木兰花书法作品
[减字木兰花]参考注释
[减字木兰花]巫山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减字木兰花]老杜
指 唐 代诗人 杜甫 ,以别于 杜牧 (称 小杜 )。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题示》:“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杜诗高妙》:“ 老杜 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减字木兰花]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减字木兰花]拨闷
解闷。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二出:“ 黄崇嘏 ,你的题是:赋得 相如 脱鷫鸘裘当酒为 文君 拨闷。”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墻隅红梅正开,小病噉粥,閲此拨闷。”
[减字木兰花]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减字木兰花]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减字木兰花]神交
(1) 彼此慕名而没有见过面的交谊
孤与子瑜,可谓神交。——《三国志·诸葛瑾传》
彼此神交已多年了
(2) 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一与见面,便成神交
[减字木兰花]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减字木兰花]阳台
从房屋墙面伸出的平台
[减字木兰花]清明风
谓东南风。《淮南子·天文训》:“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史记·律书》:“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
[减字木兰花]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减字木兰花]愁辛
悲愁辛酸。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咸池》饗爰居,鐘鼓或愁辛。” 唐 高适 《秋日作》诗:“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明 刘基 《游仙》诗之九:“已矣復何道,去去生愁辛。”
[减字木兰花]是当
的当;切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韩十八 初贬之制, 席十八 舍人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 既物故…… 韩 曰:‘ 席十八 喫不洁太迟。’人问曰:‘何也?’曰:‘出语不是当。’盖忿其责词云‘亦有声名’耳。”《朱子语类》卷二一:“为学之道,只要就人伦上做得是当。今既能如此,虽或以为未学,我必以为已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
[减字木兰花]时作
犹时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而今时作,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参见“ 时兴 ”。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