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朝天子·秋夜客怀】_周德清 | 元代

【朝天子·秋夜客怀】作者:周德清 朝代:元代

[朝天子·秋夜客怀]朝天子·秋夜客怀原文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朝天子·秋夜客怀]诗词问答

问:朝天子·秋夜客怀的作者是谁?答:周德清
问:朝天子·秋夜客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周德清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德清

[朝天子·秋夜客怀]参考注释

[朝天子·秋夜客怀]月光

月亮的光线

[朝天子·秋夜客怀]飘荡

(1) 在水上浮动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渔船在湖中飘荡

(2) 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漂亮的头发在她的肩上飘荡

(3) 漂泊

[朝天子·秋夜客怀]砧声

亦作“碪声”。捣衣声。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金 元好问 《短日》诗:“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十三:“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砧声续断来,孤舟冷落无聊赖,人在天涯音信乖。”

[朝天子·秋夜客怀]一天

(1) 一昼夜

(2) 二十四小时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

(3) 有一天,有朝一日

一天,老李谈起他参加红军的经过

(4) 〈方〉∶一个白天

忙碌了一天

(5) 〈方〉∶一天到晚

[朝天子·秋夜客怀]嘹亮

声音圆润而响亮

歌声嘹亮

军号吹出的头几个音符格外嘹亮

[朝天子·秋夜客怀]离情

(1).绝离 * 。《管子·国蓄》:“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 郭沫若 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隐情也’,《轻重甲篇》‘藉於万民,是隐情也’,彼二篇言‘隐情’,此言‘离情’,离与隐可为互训。盖隐则离,离则隐矣。意谓使人絶离 * 也。”

(2).别离的情绪。《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 李善 注:“言将乖之初,不忍便诀;欲离少选之顷,以遣离旷之情也。” 唐 谢逸 《柳梢青》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

[朝天子·秋夜客怀]梦家

指牌赌中轮流休息的人。《镜花缘》第七四回:“彼时适值我是梦家,因他踌躇,过去看看,谁知他手里除了天、地、人三个孤张,还有六张闲牌。”

[朝天子·秋夜客怀]山身

山形。 明 袁宏道 《戊戌元日踏青真州东郊得度字》诗:“雪尽露山身,沙平吞水步。”

[朝天子·秋夜客怀]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朝天子·秋夜客怀]不许

(1)

不允许,不让

不许说慌

(2)

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3)

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进行

不许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朝天子·秋夜客怀]愁人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朝天子·秋夜客怀]诗文赏析

鉴赏一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小令,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体现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此曲特点是用凝练的语言,浓缩的典型意象,构筑了令人思乡断肠的秋夜氛围。全曲情景一体,清丽秀美,口语自然而又有韵律感。

作者先精心营造了清幽、寂静、凄凉的氛围。所见到的清冷月光、所听到的鸿雁悲呜,所嗅到的桂花芳香,莫不带有秋夜的气息,莫不触动游子的思乡情怀。曲中的景物描写富于动感,[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写金风吹拂,树影婆娑,月光中的一切显得摇曳飘忽,若即若离,若有若无,衬托出思乡愁绪的绵长,难以排遣。[桂花]在古代多容易引起人的思乡之情,因为[桂]音同[归]近,在这里作用是巧妙的衬托出诗人思乡的情绪,于自然中入景入情,就好像把那愁绪写活了,自己飘到了诗人的眼前。[砧声催动一天霜]一句中,单调而有节奏的捣衣声,对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具有特殊的冲击力。因为越是普通的生活场景,越能勾起对往事、对家乡的怀念,因此秋夜里的捣衣声,声声撞击着远行人的心扉。[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在古代大雁是用来传书的,采用了[大雁]这个意象,用在这里是写归感。大雁的鸣叫本身是不带任何感情的,但是落在诗人耳里就带了离愁别绪,叫得人心震荡,一声声敲打着诗人脆弱的心,引动带着离愁况味的情,作者对情的打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首小令的高妙之处还在于他的结尾。[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游子有心要外出开创一番事业,又时时被乡情所缠绕,内心深处时常激起感情和理性的矛盾。这样,曲中所抒发的情感更显得波澜起伏,所创造的意境有更丰富的内涵。

鉴赏二

[月光,桂香],是秋夜最典型的性征,所谓[何夜无月](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香满自然秋](李峤《咏桂》),作者也先从这最常见的秋景入手擒题。妙在紧接而至的[趁着风飘荡],化静为动,不仅将秋意向空间弥散,也见出了秋夜之中作者心旌的动荡,为过渡到[客怀]创造了条件。以下作品就由秋夜的色、香,转入更为触目惊心的[声]上。着重写了两种秋声,一是砧声,二是雁声。秋日捣衣通常是妇女为外出的游子准备冬衣,对于离家的旅人来说自然是不堪卒听;而秋雁本身属[过雁],夜空的雁鸣最易引起游子天涯漂泊的羁旅感与岁聿云暮的悲秋感。前者[催动一天霜],见其声繁;后者仅用[嘹亮]二字形容,又使人感觉刺耳。[叫起离情]应雁声,[敲残愁况]应砧声,[起]字见离情之不可已,[残]字见愁况之不可耐,各为句眼。这[离情]与[愁况]就构成了[客怀]的内容,具体说来,就是使作者意识到愿望([梦家山])与现实([身异乡])的巨大反差。这种心态,便自然而然地带出了结尾三句的主观感受。[夜凉,枕凉],两个[凉]字,与其说是生理感觉,毋宁说是心理感受;与其说是记录秋夜凉意的表象,毋宁说是寓示环境氛围与人生遭际的惨淡凄凉。而[不许愁人强]的[不许]二字,同李清照《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朱淑真《闺恨》[梨花细雨黄昏后,不许愁人不断肠]的用法一样,表现了秋夜客怀的沉重与无奈。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通过色、香、声、感,将[秋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 【上蔡】_傅若金 | 元代
  • 【上蔡】_傅若金 | 元代 >> 【上蔡】_傅若金 | 元代...

  • 【【双调】乔牌儿_别情凤求凰】_乔吉 | 元代
  • 【【双调】乔牌儿_别情凤求凰】_乔吉 | 元代 >> 【【双调】乔牌儿_别情凤求凰】_乔吉 | 元代...

  • 【凤栖梧 先天观作】_尹志平 | 元代
  • 【凤栖梧 先天观作】_尹志平 | 元代 >> 【凤栖梧 先天观作】_尹志平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