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爽轩】作者:刘永叔 朝代:宋代
[致爽轩]致爽轩原文
近山已作岩壑想,道边名园堪税鞅。
谁家屋上无青山,惟有心清见山爽。
[致爽轩]诗词问答
问:致爽轩的作者是谁?答:刘永叔
问:致爽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致爽轩]参考注释
[致爽轩]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致爽轩]道边
(1).商谈于边界之上。《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
(2).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致爽轩]家屋
居住的房屋。 萧红 《夜风》三:“洗衣服的婆子有个破落而无光的家屋,穿的是 张老太 穿剩的破毡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五节:“原始家屋的进化一般是由平穴而竖阬而构巢而石累。”
[致爽轩]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致爽轩]有心
有某种想法
有心人
刘永叔,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