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_释德洪 | 宋代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原文

秋来残暑犹顽赖,推挤不去吁可怪。

哦君妙语齿颊清,冰壶照人吐精彩。

绝知此公风味高,想见尊前持蟹螯。

说禅不用朱藤杖,看月却披宫锦袍。

大藩衣冠蔚城市,君所过从天下士。

忘怀一笑饯年华,醉里千篇是生计。

相知何必盖须倾,此语荒唐却甚真。

人生怀抱要磊落,他年相逢是故人。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诗词问答

问:《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注释

1. 原作蝉,据四库本改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参考注释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残暑

残馀的暑气。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宋 陆游 《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推挤

(1) 又推又挤

人群推挤得你喊我叫

(2) 排挤

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荀子》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可怪

令人诧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刘将军 生平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宋 苏轼 《上韩太尉书》:“士大夫皆自洗濯磨淬,戮力於王事,而不敢为非常可怪之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慢》词:“可怪近来,传语也无箇。”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妙语

(1) 指意味深长或说得很俏皮的话

(2) 快速、简练而漂亮、诙谐的说法

用一些妙语使他们的评论生动

(3)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妙语惊人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齿颊

(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冰壶

(1).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语本《文选·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李周翰 注:“玉壶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壶诫序》:“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清也……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官况托冰壶,友谊敦芳醑,数载梦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霜鍔扬辉耀,冰壶濯晶莹。”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冰壶通皓雪,綺树眇晴烟。” 宋 杨万里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诗:“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 元 马致远 《青山泪》第三折:“正夕阳天阔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叠翠,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明 陈所闻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满遥空。画桥百尺似飞虹。人向冰壶同载酒,细浪轻风。”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诗:“谁画 雁门 今夜里,山川别样贮冰壶。”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精彩

(1) 出色;绝妙

表演精彩

精彩的论述

(2) 精神;神采

眼睛失去了精彩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蟹螯

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可以持蟹螯,逍遥此居室。”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朱藤杖

用朱藤做的手杖。柔韧性好,为杖之佳品。 唐 白居易 《朱藤杖紫骢吟》:“ 江州 去日朱藤杖, 忠州 归时紫驄马。”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披宫锦

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

予披宫锦还家。——清· 袁枚《祭妹文》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大藩

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梁书·明山宾传》:“ 明祭酒 虽出抚大藩,拥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旧唐书·卢祖尚传》:“ 交州 大藩,去京甚远,须贤牧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侂胄 怨望殊甚,宜以厚赏酬其劳,处以大藩,出之於外。” 明 何景明 《赠刘大参》诗:“自识 文翁 化,佳声满大藩。”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过从

来访;相互往来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归有光《邢州叙述》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天下士

才德非凡之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唐 高适 《咏史》诗:“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清 方文 《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 虞翻 天下士,知己无一人。”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生计

(1) 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荒唐

(1) 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

荒唐透顶

(2) 放荡

荒唐的生活

(3) 慌张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磊落

(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

  • 【过家】_黄庭坚 | 宋代
  • 【过家】_黄庭坚 | 宋代 >> 【过家】_黄庭坚 | 宋代...

  •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_赵蕃 | 宋代
  •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_赵蕃 | 宋代 >>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_赵蕃 | 宋代...

  • 【咏芍药】_谢希孟 | 宋代
  • 【咏芍药】_谢希孟 | 宋代 >> 【咏芍药】_谢希孟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