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黔府】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代
[送人归黔府]送人归黔府原文
伏波箫鼓水云中,长戟如霜大旆红。
油幕晓开飞鸟绝,翩翩上将独趋风。
[送人归黔府]诗词问答
问:送人归黔府的作者是谁?答:司空曙
问:送人归黔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人归黔府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司空曙的名句有哪些?答:司空曙
全唐诗:卷293_16
[送人归黔府]参考注释
[送人归黔府]伏波
(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送人归黔府]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送人归黔府]水云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 高诱 注:“水气出云似鱼鳞。”
(3).指将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送人归黔府]长戟
(1).古兵器名。长柄的戟。《吴子·图国》:“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 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2).借指兵卒。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长戟百万,胡骑千羣。”
[送人归黔府]油幕
亦作“ 油幙 ”。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 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 ,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 唐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油幕》:“ 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送人归黔府]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送人归黔府]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送人归黔府]上将
(1) 指地位高的将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2) [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送人归黔府]趋风
亦作“趍风”。1.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趋风。”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 耒 , 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
(2).引申指瞻仰风采。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
(3).闻风而来。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随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碣》:“ 碣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於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明 汤显祖 《与许仰亭吏部书》:“太学趍风之后,音徽邈绵,南国多年,山川映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见朋辈中钻研古书,不工制艺者,遇稍解风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场殫洽见收;而一二揣摩时尚,趋风乘沫之士,迄老死不获知遇。”
司空曙,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