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知性】作者:陈普 朝代:宋代
[孟子尽心知性]孟子尽心知性原文
心具良知所性根,若非穷理亦能昏。
心须物格无余蕴,藩蔽开除本体存。
[孟子尽心知性]诗词问答
问:孟子尽心知性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孟子尽心知性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
[孟子尽心知性]陈普孟子尽心知性 书法图
孟子尽心知性书法作品
[孟子尽心知性]参考注释
[孟子尽心知性]良知
(1) 天赋的道德观念
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孟子·尽学》
(2) 好友;知己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谢灵运《游南亭》
[孟子尽心知性]性根
犹根性。 唐 李绅 《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羣生,随其性根,用假方便。水月观像,万泉俱鉴。”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日记当中,提到他那位 叶妹夫 ……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云云。”
[孟子尽心知性]若非
要不是;如果不是
[孟子尽心知性]穷理
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参见“ 穷理尽性 ”。
[孟子尽心知性]物格
谓事理得到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 集注:“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 宋 储泳 《祛疑说》:“大抵行持 * 不过正心诚意而物格,本无心於奇怪之应,非如邪法之专於愚世骇俗、耸动见闻也。至於召雷而雷,祷雨而雨,此亦诚通物格之玅,自然而已,岂容以人伪参之哉!”
[孟子尽心知性]无余
没有剩下的
一览无余
[孟子尽心知性]藩蔽
(1).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 郑玄 注:“藩,漆席以为之。”
(2).屏障。《后汉书·来歙传》:“ 公孙述 以 陇西 、 天水 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宋史·地理志四》:“ 和州 ,上, 歷阳郡 ,防御。南渡后,为 姑熟 、 金陵 藩蔽也。”《明史·宦官传二·杨荣》:“ 太祖 令 木 氏世守兹土,限 石门 以絶西域,守铁桥以断 土蕃 ,奈何自撤藩蔽,生远人心。”
[孟子尽心知性]开除
除名
这男孩因打架而被开除
[孟子尽心知性]本体
(1) 事物的本身
八音有本体,五音有自然——阮籍《乐论》
(2) 哲学名词。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
宋代,陈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