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原文
天书上下腆颜为,鄙甚三呼称不知。
中道弗前回马返,岳灵应实愧难欺。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诗词问答
问: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五
2. 用汉武呼嵩事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参考注释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天书
(1) 天上神仙写的书或信(迷信)
对我来说,这本书就跟天书一样难懂
(2) 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这封信字太潦草,像天书似的
(3) 古代帝王的诏书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腆颜
厚颜。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畏。”《明史·艾穆传》:“ 居正 今以例留,腆颜就列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被妖物威胁,歷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 郭沫若 《屈原研究》:“不像后世有好些文人一遇着威逼便腆颜事仇而歌功颂德。”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呼称
称呼。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五王诏》:“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上,致冒犯天父也。”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回马
(1).掉转马头,返回。 唐 白居易 《晚归有感》诗:“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鬱鬱。”回,一本作“ 迴 ”。
(2). 春秋 、 战国 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至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做反马,也叫回马。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三日后,女偕壻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参见“ 反马 ”。
掉转马头,返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即迴马而归。” 唐 白居易 《晚归有感》诗:“迴马独归来,低眉心鬱鬱。”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岳灵
亦作“岳灵”。山岳的灵气、精气。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於戏!公唯岳灵,天挺德,翼精神,絪緼仁哲生。”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登岱杂咏·其五·回马岭]应实
相应的实职。《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乾隆,回马岭,清代,登岱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