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原文
山鸲鹆,长在此山吟古木。
嘲哳相呼响空谷,哀鸣万变如成曲。
江南逐臣悲放逐,倚树听之心断续。
巴人峡里自闻猿,燕客水头空击筑。
山鸲鹆,一生不及双黄鹄。
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
鸣相逐,啄残粟,食不足。
青云杳杳无力飞,白露苍苍抱枝宿。
不知何事守空山,万壑千峰自愁独。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诗词问答
问: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的作者是谁?答:刘长卿
问: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刘长卿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长卿
全唐诗:卷151_89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参考注释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鸲鹆
亦作“鸜鵒”。1.鸟名。俗称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 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 济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2).鸲鹆舞的简称。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 吴伟业 《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3).指鸲鹆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嘲哳
象声词,形容声音杂乱
呕哑嘲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呼响
谓如响之应呼。形容迅疾。 清 姚鼐 《锺孝女传》:“且天道人事,捷於呼响,惟诚则达。於 钟 氏女何疑焉!”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空谷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逐臣
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 太公望 , 齐 之逐夫, 朝歌 之废屠, 子良 之逐臣, 棘津 之讎不庸, 文王 用之而王。”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二十:“憔悴异 灵均 ,非谗作逐臣。” 宋 苏轼 《儋耳》诗:“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坡公 ( 苏軾 )不过逐臣, 遗山 ( 元遗山 )则遗臣孤臣也。”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放逐
古时候把被判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方
这位大臣在被放逐之后,活得比他的大仇敌还长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断续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他一手扶着犁把,断续地吆喝着牲口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巴人
(1).古 巴州 人。 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2).古曲名。 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详“ 下里巴人 ”。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客水
不按汛期暴涨的河水。 宋 苏舜钦 《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 太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 河 。”《宋史·河渠志一》:“ 黄河 随时涨落,水信有常,率以为準,非时暴涨,谓之‘客水’。”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击筑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秋田
(1).秋季畋猎。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秋田乎 青丘 ,徬徨乎海外。” 唐 李嘉祐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去路全无千里客,秋田不见 五陵 儿。” 宋 晁补之 《北渚亭赋》:“秋田 青丘 ,实囿海滨。”
(2).秋日收获后的田园。 唐 刘长卿 《鸜鹆歌》:“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羣族。” 唐 王建 《寄贾岛》诗:“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元史·明宗纪》:“冬春之交,雪雨愆期,麦苗槁死,秋田未种,民庶遑遑,流移者众。”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寒林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白露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事守
指应当遵守的法度。《礼记·礼运》:“ 杞 之郊也, 禹 也; 宋 之郊也, 契 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郑玄 注:“先祖法度子孙所当守。” 孔颖达 疏:“ 杞 郊 禹 , 宋 郊 契 ,盖是 夏 殷 天子之事; 杞 宋 是其子孙,当所保守,勿使有失。”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刘长卿,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