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龟山上方寺】作者:宋庠 朝代:宋代
[登龟山上方寺]登龟山上方寺原文
双树遗真宇,青鸳切紫氛。
路盘千岭出,钟逼九天闻。
林影随崖断,泉声遇石分。
晓风先得日,春崦易藏云。
佛果当轩落,仙苗护砌薰。
客尘聊自拂,稽首贝多文。
[登龟山上方寺]诗词问答
问:登龟山上方寺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登龟山上方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
[登龟山上方寺]参考注释
[登龟山上方寺]双树
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 释迦牟尼 入灭之处。《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 拘施郡城 ,力士生地, 阿利罗跋提 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湼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卷八:“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浄名 杜名於方丈, 释迦 缄默於双树,将致理致渊寂,故圣为无言。”
[登龟山上方寺]真宇
指道观。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宋 苏辙 《景灵宫奏告饰锦圣祖罢散道场朱表》:“眷真宇之靚深,儼粹容之肃穆。”《宋史·乐志十》:“巍巍真宇,奕奕殊庭。”
[登龟山上方寺]青鸳
见“ 青鸳瓦 ”。
[登龟山上方寺]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登龟山上方寺]佛果
(1).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为“佛果”。 隋炀帝 《设斋愿疏》:“下度众生,上求佛果。” 明 李贽 《为黄安二上人》之三:“如是念佛,如是修行,如是持戒……如是自然登莲臺而证真乘,成佛果。”
(2).借指亡灵经超度而脱离地狱苦海。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吴长文 不喜释氏,父卒,不召僧营佛果。”
[登龟山上方寺]客尘
(1).佛教语。指尘世的种种烦恼。《维摩诘经·问疾品》:“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注:“ 什 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为客尘也。 肇 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多像,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故大音传於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愿我今者,作是偈已,尽未来世,永断诸业,客尘妄想,及诸理障,一切世间,无取无舍,无憎无爱,无可无不可。”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金枷玉锁何时脱,蝇利蜗名镇日奔。生恶趣,惹客尘,胶胶扰扰只贪嗔。”
(2).旅途中所受的风尘。喻旅途劳顿。 宋 范成大 《题如梦堂壁》诗:“片云不载归梦,两鬢全供客尘。”
[登龟山上方寺]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登龟山上方寺]贝多
(1).梵语的音译。意为树叶。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復为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贝多,出 摩伽陁国 ,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 汉 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 汉 言叶树也。 西域 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清 阎尔梅 《遂初园诗》:“东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园 种贝多。”亦译作“贝多罗”。 清 吴伟业 《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之三:“欲问辟支诸佛土,贝多罗树即关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中元感怀》词:“亟倩兰陀张浄饌,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
(2).借指佛经。 唐 张鼎 《僧舍小池》诗:“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
(3).传说中的国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贝多国 人献舞萑, 周公 命返之。”
宋代,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