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恩寺塔】作者:张乔 朝代:唐代
[登慈恩寺塔]登慈恩寺塔原文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登慈恩寺塔]诗词问答
问:登慈恩寺塔的作者是谁?答:张乔
问:登慈恩寺塔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登慈恩寺塔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张乔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乔
[登慈恩寺塔]张乔登慈恩寺塔 书法图
登慈恩寺塔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38-71
[登慈恩寺塔]参考注释
[登慈恩寺塔]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登慈恩寺塔]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登慈恩寺塔]碧落
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登慈恩寺塔]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登慈恩寺塔]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登慈恩寺塔]烟景
(1) 云霭、烟雾缭绕的景色
峨嵋的烟景令人留连忘返
(2) 美丽的景色
[登慈恩寺塔]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登慈恩寺塔]长河
(1) 大河。特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银河
(3) 比喻漫长的历程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相对真理
[登慈恩寺塔]极塞
边塞。 唐 罗邺 《长城》诗:“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辽史·地理志五》:“ 天成县 ,本极塞之地。”
[登慈恩寺塔]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登慈恩寺塔]乡思
对故乡的思念。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二:“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 明 杜濬 《游山前后作》诗:“客程看 铁瓮 ,乡思岂 金陵 。” 羊翚 《瘿》:“雨淅淅沥沥地越下越大了--这唤起乡思的 巴山 夜雨啊!”
[登慈恩寺塔]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登慈恩寺塔]归鸿
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 唐 张乔 《登慈恩寺塔》诗:“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宋 王安石 《送陈景初》诗:“ 长安 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唐代,张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