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初行山】_晃咏之 | 宋代

【初行山】作者:晃咏之 朝代:宋代

[初行山]初行山原文

霭霭初蒸云,落落欲坠石。
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红碧。
渔艇入烟小,松竹凌烟直。
西风漾碧波,扁舟恣崎侧。
客从北方来,苦遭世俗迫。
登临虽夙愿,山川多未识。
浩荡涉寒流,跻攀并苍壁。
扪萝窥鸟道,踏迳穷人迹。
清泉洗尘心,山鸟惯幽客。
逸兴良未已,日下千崖赤。
十载孙承公,好具登山屐。

[初行山]诗词问答

问:初行山的作者是谁?答:晃咏之
问:初行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晃咏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晃咏之

[初行山]参考注释

[初行山]霭霭

云雾密集的样子

山头霭霭暮云横。——宋· 苏轼《题南溪竹上》

[初行山]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初行山]渔艇

小型轻快的渔船。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情见寄韵》:“莫问江边渔艇子, 玉皇 看赐羽衣裳。”《水浒传》第一○六回:“那渔艇上人,抵敌不住,发声喊,都跳下水裡去了。”《老残游记》第一回:“为今之计,依 章兄 法子,驾隻渔艇,追将上去。”

[初行山]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初行山]凌烟

亦作“ 凌烟 ”。 1.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 凌烟阁 的省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淩煙:凌烟阁 的省称。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 云臺 、 凌烟 之目,夸其得意。” 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 凌烟 。”

[初行山]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初行山]碧波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初行山]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初行山]方来

(1).将来。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王孙圣 ﹞博学彊识,通於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后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来,岂不休哉!”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又驿中言别友人》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2).近来。 唐 韦应物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诗:“车马日萧萧,故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如何。”

[初行山]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初行山]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初行山]夙愿

一向怀有的愿望

吕大防、 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宋史·苏辙传》

以偿夙愿

[初行山]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初行山]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初行山]寒流

(1)

(2)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寒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低,能使经过的地方气温下降,少雨

(3) 寒潮

[初行山]跻攀

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初行山]扪萝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捫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宋 王安石 《九井》诗:“捫萝挽蔦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嶸。”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捫萝挽葛,时有至者。”

[初行山]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越的路,比喻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

[初行山]人迹

人的足迹;指人

荒无人迹

[初行山]清泉

清冽的泉水

[初行山]洗尘

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

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洗尘。——《通俗编·仪节》

在后堂安排筵席洗尘。——《水浒传》

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儒林外史》

[初行山]幽客

(1).指隐士。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幽客滞 江 皐,从赏乖缨弁。”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瀟洒,幽客时憇泊。”

(2).兰之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棠梨为鬼客。” 明 都卬 《三馀赘笔》:“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丁香素客,兰为幽客。”参见“ 幽兰 ”。

(3).山矾之别名。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山矾为幽客。”

[初行山]逸兴

超逸豪放的意兴。《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轩 濠 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明 归有光 《洧南居士传》:“视世之规规譾譾,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内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谈话的逸兴。”

[初行山]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初行山]日下

(1) 目前;眼下

日下天气已凉

(2) 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 日入。日没。太阳落下去

日下西山头

(4) 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初行山]登山屐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唐 朱放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宋 苏辙 《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 谢公屐 ”。

,

  • 【姚魏堂】_白玉蟾 | 宋代
  • 【姚魏堂】_白玉蟾 | 宋代 >> 【姚魏堂】_白玉蟾 | 宋代...

  • 【酬李筼房见寄】_释文珦 | 宋代
  • 【酬李筼房见寄】_释文珦 | 宋代 >> 【酬李筼房见寄】_释文珦 | 宋代...

  • 【定花阻风五首】_李曾伯 | 宋代
  • 【定花阻风五首】_李曾伯 | 宋代 >> 【定花阻风五首】_李曾伯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