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五月五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微雨(五月五日)]微雨(五月五日)原文
昨日请雨归,晚云夜无望。
今晓时晴晦,骤点落午傍。
忽霁忽复阴,申酉间霏放。
而刚湿地皮,究欠势酣畅。
分寸不能成,吁哉阳特亢。
又闻农家谚,午日雨非尚。
雨则生细虫,田苗反无当。
我惟急燃眉,优霈他且让。
弗优乃微零,徵咎休艰贶。
五言拟解嘲,掷笔增惆怅。
[微雨(五月五日)]诗词问答
问:微雨(五月五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微雨(五月五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微雨(五月五日)]注释
1. 押漾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二
2. 五月五日
[微雨(五月五日)]参考注释
[微雨(五月五日)]昨日
昨天
[微雨(五月五日)]请雨
求雨。《淮南子·泰族训》:“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惠帝 使校尉 陈总 仲元 诣 洛阳 山请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我为你飞符上界请雨,已奉上帝命下了。”
[微雨(五月五日)]无望
(1) 希望已破灭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家无望。——《红楼梦》
无望的结果
(2) 没有声望
(3) 没有边际
[微雨(五月五日)]地皮
(1) 供建筑用的土地
(2) 地的表面
阴雨天地皮潮湿
[微雨(五月五日)]酣畅
(1) 饮酒尽意
(2) ∶畅快
酣畅的笔墨
[微雨(五月五日)]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微雨(五月五日)]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微雨(五月五日)]农家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微雨(五月五日)]午日
(1).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晋 周处 《风土记》:“午日烹鶩,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宋 梅尧臣 有《午日》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晒乾,擦小儿热疿。”
(2).干支逢午的日子。《后汉书·陈宠传》“犹用 汉 家祖腊”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为祖也。” 宋 曾慥 《类说·燕北杂记·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须排阵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3).中午。 唐 张籍 《江南行》:“ 长干 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微雨(五月五日)]田苗
禾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行于大道》:“田苗不起,囷仓虚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践蹂田苗,发掘坟墓,残坏桑柘,不知其数。”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锄了田苗,种了菜蔬,老做 * 小做屠。”
[微雨(五月五日)]无当
不值,不逢。《楚辞·九辩》:“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鑠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王逸 注:“不值圣王,而年老也。”
(1).不合乎;不符合。《礼记·学记》:“鼓无当於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2).指物体无底部。《晏子春秋·谏下一》:“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吴则虞 集释引 孙星衍 曰:“ 刘渊林 注:‘当,底也,去声。’” 晋 左思 《<三都赋>序》:“玉巵无当,虽寳非用。”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寳,飜成无当卮。”
(3).不恰当;不相称。《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太祖 破 荆州 ,欲顺 江 东下。 詡 諫…… 太祖 不从”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则 魏武 之东下,非失算也。 詡 之此规为无当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非发挥其辉光,于人生为无当。”
[微雨(五月五日)]燃眉
火烧眉毛,比喻事态紧迫,危急
[微雨(五月五日)]徵咎
灾祸的征兆。《魏书·天象志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徵咎随焉。” 唐 孟棨 《本事诗》有“徵咎”篇。
[微雨(五月五日)]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微雨(五月五日)]解嘲
受人嘲笑时自己找个理由辩解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 雄解之,号曰解嘲。—— 扬雄《解嘲》
自我解嘲
[微雨(五月五日)]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