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原文
江乡民力已凋疲,妙选名臣往拊绥。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来帝子拥旌麾。
萧生补郡宁忘谏,谢守看山定有诗。
相国若询周柱史,为言健似出关时。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诗词问答
问: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刘克庄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 书法图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书法作品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参考注释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江乡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乡。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橈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民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凋疲
衰弱疲敝,疲顿。 宋 范仲淹 《谢授知邠州表》:“始尘宣慰之名,来抚凋疲之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京师名实相违》:“间有苛察者,欲自为政,则故举疑似难明之案,引久远不行之例,使其耳目瞀乱,精彩凋疲,必至取上谴责而后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修水利》:“邇来牧宰处衝衢,指为应接无时,值凋疲,又云催科孔迫。独不思与宾朋敲棋饮酒呼鹰犬,纵猎纵禽非公余之暇日乎?”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选名
选择有名声的。犹择优。《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昇学,利用宾王。” 李善 注:“《礼记》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於学曰俊士。”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拊绥
安抚。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居县数年,告訐请託之俗为之一变;其在 武定 ,则尤以镇静拊绥疲人。”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天家
(1).对天子的称谓。 汉 蔡邕 《独断》:“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魏书·咸阳王禧传》:“ 禧 闻而叹曰:‘我不负心,天家岂应如此!’”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诗之二:“红霞緑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詔求。”
(2).指帝王家。《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盗取御水以作鱼钓,车马服玩拟於天家。”《晋书·胡奋传》:“歷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 清 顾炎武 《桃叶歌》:“中官采取来天家,可怜马上弹琵琶。”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保障
(1) 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使不受侵害
保障国家安全
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确保;保证做到
保障供给
保障人民 *
(3) 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帝子
帝王的子女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旌麾
(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2) 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谢守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相国
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周柱史
周 之柱下史。 唐 代侍御史职位与其相当,故 唐 人亦用为侍御史的代称。 唐 李嘉祐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诗:“唯羡君为 周 柱史,手持黄纸到 沧洲 。”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为言
(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
(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出关
(1).出关口;到塞外。《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姓名以出 关 。”《汉书·终军传》:“ 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 。” 蔡寅 《大错》诗:“入海 鲁连 羞两帝,出 关 李耳 自千秋。”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父亲的还乡,还是我哥哥出关万里寻亲接回的。”
(2).谓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饿关结束。 茅盾 《子夜》十八:“ 四小姐 很想别转了脸走过,可是 张素素 拉住了她。‘啊哟!坐关和尚出关了么?这是值得大笔特书的!’”
刘克庄,宋代